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心理战丰富和发展的时期。一是反敌心战得到丰富发展,进行了时局和方针教育,开展了三大运动,发扬了三大民主;二是对敌心战得到丰富发展,坚持和平战略赢得人心,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依靠人民群众战胜敌人;三是瓦解敌军得到丰富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瓦解敌军,重视瓦解敌军上层人员,改编改造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2.
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过“外交恫吓”、“武力威慑”、“舆论攻击”、“政治诱迫”、“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心战”手段成为一些“超级大国”推行其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战略。各种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以“心战”为主要手段,不断进行渗透、策反和破坏活动,企图动摇和瓦解我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力和军事抵抗。因此,重铸“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反敌“心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必须强化网络阵地观念 ,尽快使思想政治工作夺占信息网络阵地在全军形成共识。要树立网络是个政治阵地的观念。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西化”、“分化”我军的反动宣传 ,必须给予迎头反击 ,确保我军官兵思想不受侵害。要树立网络是个文化阵地的观念 ,对各种敌对势力在网络上对我军的文化入侵必须进行反击。要树立网络是个舆论阵地的观念。努力争夺网上制舆论权 ,来抗击敌人对我的舆论宣传。必须加大网上教育力度 ,不断提高官兵网上拒腐防变能力。一是要在网上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 ,努力提高官兵的政治素养 ,特别是政治敏锐性。二是要不…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当网络群体成员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后出现意见和观点的分化、移动、集中时,网络群体极化就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它蕴含了分裂极化,心理防护、宣传造势等心战功能。  相似文献   

5.
战争法运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和战争法政治本质相通,是运用战争法的深层政治根据;战争法具有满足战争的军事需要的功能,是运用战争法的直接军事根据;战争法的基本精神和我军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职能及传统内在相通,是我军运用战争法的现实根据.运用战争法的指导原则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导;把用法和用兵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按照战争法本身的特征和战争的特点运用战争法.要科学运用战争法打赢高技术战争,在实战中还必须处理好几个具体问题预防和报复对方违法作战;警惕和防范敌人背信弃义;认真对付战争法的反用和陷阱;正确、灵活地对待、使用保护性的标志;打好战争法的对抗战和心战.  相似文献   

6.
关于信息心理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心理战将作为独立的作战样式登上现代战争舞台.把握信息心理战概念,需要弄清信息与心理、信息心理战与传统心理战、信息心理战与信息战的关系.信息心理战的基本特征是基本武器是影响心理的有效信息;直接目标是敌方人员的心理及能力;主要路径是现代传输、传递与传媒技术;作战领域空前扩大.它的进攻方式包括造势心理战、网络心理战和宣传心理战;它的防御方式包括心理防护教育,反心战措施以及心理伤害的调节和恢复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题表现在敌对势力加大反动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淫秽色情信息泛滥,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参与网上赌博越演越烈等多方面。在分析网络问题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网络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宗教渗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西方敌对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不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部队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军进行政治渗透的力度加大,必然要求我们做好相应的政治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境外的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将西方意识形态、价值信仰渗入我国高校教职员工和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意识中的活动日益频繁,他们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信仰渗透的渠道更为多元、形式更加灵活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对高校而言,要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宗教观教育,建好思想防线,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题”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题表现在敌对势力加大反动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淫秽色情信息泛滥,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青少年参与网上赌博越演越烈等多方面;出现网络问题的原因多方面;分析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防范网络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