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泊溪 《学习与实践》2002,(11):39-40,52
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中国各城市政府需要了解全球化时代决定和影响城市竞争和发展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各城市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期在新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出的重大战略。本文全面解读了人文城市理念,并运用人文城市理念来观察、阐析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重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特色元素与共性要素等结合上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出的重大战略。本文全面解读了人文城市理念,并运用人文城市理念来观察、阐析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重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特色元素与共性要素等结合上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战略模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府、市场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看,现代的城市发展战略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强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市场主导型城市发展战略及政府与市场混合型城市发展战略。而中国在选择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时应该考虑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现代分工体系、不同阶层利益的均衡以及环境、资源等因素来确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孙渭铭  王翠萍 《前沿》2010,(18):87-89
本文探讨的是我国从城市经营向城市管治思维转换的过程以及城市管治与城市规划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以前以经济效率为导向的城市经营思想也呈现出许多弊端,不能够满足城市健康发展的理论需要,因此城市管治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理念被提出,虽然我们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但是随着对城市管洽与城市规划关系的深人研究,最终我们会构筑出适合与我国城市发展的城市管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升级,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中小城市竞争力比较低下,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与配套能力相对较差、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尚未真正形成等实际问题。加强中  相似文献   

7.
胡小明 《电子政务》2012,(10):65-73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否有创新论及智慧城市的新思维,从手机的普及谈到通信、组织与城市的效率,进一步引入组织资源的概念,指出通信、智能设施、标准、秩序、信用环境等要素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积累的组织资源;阐释了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特点,论证了自组织体系建设在智慧城市创新中的重要性,指出智慧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要转到以自组织环境促进城市创新上来;论述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创造城市的智慧积累机制而减少控制,应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创新能力;对全球化格局中的智慧城市定位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指出特色化是竞争力之源,城市发展速度取决于社会组织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运用现代城市品牌理论,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黄岩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以提升黄岩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城市品牌建设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黄岩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的策略,以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街区的保留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文化特色已经成为城市在全球化城市体系中自我定位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欧洲城市利用这个机会,将过去城市中不发达的、多元文化性少数民族社区打造为特色旅游和休闲街区.国内一些城市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民族社区的数量快速增长,而且城市旅游的发展为这些社区提供了很多发展和展现文化的机会.本研究试图去探究旅游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籍以抛砖引玉,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竞争愈来愈激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中心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在决定和影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关键是要抓住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城市聚集力及特色文化力五个核心要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城市企业主义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城市经济与企业经济的重要结合。本文以城市企业主义为主题,从治理模式,城市间竞争态势以及政府企业化三个方面,对城市企业主义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城市企业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中的外在特征相似,但内在本质却存在差异,同时城市间的竞争态势是城市企业主义治理模式与政府企业主义行为共同造成的必然结果,区域城市的企业主义行为将是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经济腾飞必须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和谐:城市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城市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经济特征往往与城市文化特征相辉映。同时,城市化进程是发展城市文化的依托;城市文化的发展又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力。实现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及风险回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营城市是市政建设管理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盘活城市自然资本 ,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 ;第二 ,对于城市人化资本 ,引进竞争机制 ,实现公用事业多元化经营 ;第三 ,做好城市延伸资本的开发 ,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城市管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的回应 ,但我们也要注意回避经营城市中所内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精神竞争力从来都是综合竞争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蕴含机遇,充满挑战,呼唤竞争的新世纪,要夺取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再造竞争新优势,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精神优势是必备条件;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2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逐渐融入全球化潮流,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开启了城市国际化的历程。基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每个城市的国际化都沿着各自的发展途径,呈现不同的特点,也就导致了其成果和水平不同。整体来看,城市国际化过程的共同特点在于:借助全球化的机遇发展,以开放和包容促进城市与其他地方的人口、物品、资金、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李春明 《政策》2002,(6):29-30
21世纪是推进城市化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趋势,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积极探索出适合荆州市情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途径,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使古老的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近年来,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湖北省黄石市在管理理念上由以“堵”为主向以“疏”为主转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不断优化,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市容面貌有了显著改善。黄石市在生态人居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及"Crouch &Ritchie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从市场、要素、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8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武汉旅游与其它17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武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管理是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城市竞争力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高级阶段.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强化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推行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构建长效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模式,也一次次校正着域内现代化发展的理念,这在城市社会学产生和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就城市的规划机制同市民生活经验之间如何发生冲突和相互影响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这种相互影响的形式和本质正是社会与公共政策两种理念相互碰撞所体现出来的主旨。笔者对带有建设21世纪标志性城市这样明确目的的中国城市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的评述,也对政府、市场和市民之间的重要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市民创造城市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