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999年9月18日,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召开表彰大会,江泽民同志亲手将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佩戴在王希季院士胸前。这个荣誉对于王希季来说,真可谓实至名归。他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2.
人物     
正梁思礼上榜理由: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梅葆玖上榜理由: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京逝世,享年82岁。刘伟平上榜理由: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经研究,决定:刘伟平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党校校长(兼);何岩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党  相似文献   

3.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目前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在太空中的800多颗卫星中,美国占了一半,中国有34颗。在载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是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可以说,在国际探(登)月领域,中国、欧盟、日本是第二梯队。”那么,世界各国的最新探月计划是怎样的?准备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2)
正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祖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第二届理事,黑龙江省光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首席教授。曾  相似文献   

7.
艾里香 《新湘评论》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8.
艾里香 《学习导报》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9,(8)
正陈予恕,生于1931年3月,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提出的"C-L方法"解决了国际非线性振动界长期存在的难题。陈予恕主持的中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解决了7省市23台汽轮发电机组的疑难振动故障和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从教60余载,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科技发展领域高精尖人才。2011年,他个人出资40万元,同事同行捐资40万元,设立国内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陈予恕奖学金"。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共建高校。建校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的航天历史底蕴、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内涵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学校航天博物馆馆长。学校打造了以航天博物馆、人民科学  相似文献   

11.
正"站在大戈壁滩上,一望无际。尽管这里现在很荒凉,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1967年,当李济生第一次来到西北航天实验基地时,眼前是一片沙漠,整个基地没有一点绿色。今天,依旧在秦岭脚下,我国的航天测控综合能力却已跨入世界前列。作为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中科院院士,李济生先后参与40多颗卫星测控任务,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航天事业。7月28日,李济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2.
在中科院空间中心科研大楼前门厅,立着一座我国航天科技第一功臣赵九章的铜像。赵九章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入选的院士,历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等学术要职,而且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参与国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纪仁 《党建文汇》2008,(1):39-39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第一颗中国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人的航天之路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落实,为航天精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指引,致力于开拓中高端紧固件产品研发和制造新路。2019年6月,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精工)获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从2003年政策性破产,到如今成为行业"领头羊",航天精工何以涅槃重生?"争坐行业‘第一把交椅’。"航天精工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始终牢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有效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 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 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 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 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 72岁的王永志院士以他40多年来 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 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 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 工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 人"。  相似文献   

16.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3,(12):12
正上海航天与宁东管委会签订5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6月3日,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公司与宁东管委会5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签约仪式在银川举行。上海航天汽车机电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是中国第一家以"航天"命名的上市公司。目前  相似文献   

17.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午——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应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范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航宇,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航天,从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那么,人类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航宇时代?飞出太阳系:需要克服哪些难题?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实用的航天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如:爱因斯坦相对论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零时零八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飞行,至此,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百次航天发射,其发射记录由两位数步入三位数,我国成为继美、俄、欧之后世界上第四个主力品牌火箭执行航天发射达到百次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