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形速记之四是《民族和谐发展情趣建导课堂》四至八讲中的部分内容,以第四讲为典型,描述了建导"八字诀"在随堂授习环节中的相互渗透状况,继而纵览五、六、七、八各讲,赏析这种混沌有序的情趣建导在各讲之间的自相似性,并大略分析了这门建导课程的分形美。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通过历史文献或口头传承保存下来,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古籍的保护传承,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彝族毕摩经译注》《大理丛书》《中国贝叶经全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云南民族古籍译丛》等古籍精品的出版,在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第四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新理念,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升级换代.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使民族问题的外延更加扩展."三个关系"则明确标注了民族、阶级和国家是关涉民族问题的三个警戒区域."五个共性"是民族问题的本质属性.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看,民族问题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以下简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是我们国家独创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范围很广,所包含的内容也很丰富。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5.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扬善弃恶、追求正义,守法懂礼、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互助互爱,遵守公约、爱护环境等法治资源,能够为民族地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提供丰富的滋养。应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家风教育以及社会法治宣传教育中,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法治理念,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持续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根据新时期云南民族工作任务,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班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和散居民族地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展开深入调研,进一步形成了在民族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共识,提出了"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的民族工作思路.通过"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缩小发展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改变一代人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改变一代人"是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成年一代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四川和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域及人文景观,衍生了多种民族的聚集。正因为多民族的融合、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这片沃土上源远流长。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转变为课程,并在学校中的开展与普及的扩大,对于纷繁多种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具体的资源分析及课程资源特点介绍和就目前的开展现状等方面做出相关的调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通过结合四川和重庆地区的地域特点及民族特色来具体的对四川和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深度的剖析与研究,并通过地域的划分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运用比较,将为四川和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调查作出更为周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民族企业经营者应该首先弄懂"企业战略"概念;民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应突出市场创新策略;成长中的民族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方式上应选择单一成长战略,而发展中的企业则应选择多样化成长战略;民族企业成长策略和管理方式选择没有定式,要依企业具体情况灵活选定。  相似文献   

9.
民族观是指人们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最基本的看法,以及在这种基本看法指导下处理具体民族问题的原则。郑观应既有民族优越观,又有民族平等观,二者的对立,在他资本主义商业民族观中又得到统一。这种以"对立"、"统一"为鲜明特征的民族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苏共自行解散与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过程中,始终极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各民族的自主发展同社会和谐与国家进步看作是辩证的统一. 没有正确妥善地处理民族问题,导致党内民族矛盾激化,是苏共自行解散的原因之一.以搞政治运动的方式处置民族矛盾,即使有好的愿望,也会造成伤害民族感情的坏结果.苏共中央曾努力建设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科学事业,培养民族干部,造就了一批民族精英.但是,苏联的政治体制,使苏共权力中枢承担了全联盟的政治风险.当改革进到"民主化、公开性"阶段,过去的暗箱操作全都被曝光,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急剧发展,导致了苏共自行解散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同志曾在地方和中央的多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是我们党在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重要领导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解决民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有关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团结、稳定等问题上作出了杰出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在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主要围绕民族统战而展开,这是巩固民族地区政权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客观需要。习仲勋主政西北局期间,贯彻《共同纲领》,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民族干部,为地方发展选拔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着力改善民生;提出"联合封建反封建"的策略;实行"慎重稳进"的方针;坚持"两个不能改变"的原则;善于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政策,积累了宝贵的民族统战工作经验,丰富了党的民族政策实践与统战理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公民参与、供给主体单一等。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可以引入"无缝隙政府"、"网格化管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服务供给"等方法,来推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的问题 (一)民族不同于种族,不同民族可能有相同的"本源"血统,相同的古老祖先.世界上许多民族(如汉族和藏族)都是由若干民族融合、进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态势,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论断.主要有:对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新的阐释;提出了"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进行了新的概括;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不客"的论断;对民族问题的特性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敢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发展与创新.主要包括:民族定义"六要素"理论;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理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个不容"理论和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八字"概括.这些理论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体现了在新世纪、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上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宣传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宣传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担负着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和良好舆论环境的责任。加强民族宣传工作,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而且是促进民族工作社会化,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加强对党的民族方针和民族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程建设应针对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全面建设、重点扶植,打造精品,整体提高”为指导,提高对课程建设的认识,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构建素质优、能力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严格教学管理,规范课程评估,以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全球化——兼谈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不等同于"文化殖民化"或"文化霸权主义";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样式,达到新的融合、整合,提升民族性(特色),体现"世界性",创造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共同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