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豫和专题的教学内容是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一条关于民族定义的解读,从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赏析、求实拓展思辨、情趣归纳演练、课后网络建导五个部分来诠释此次建导教学设计。通过习研演练情趣建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建导中理解民族概念的内涵,并深入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休和情趣建导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吸收借鉴大连民族学院第十章教案,从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欣赏、求实拓展思辨、情趣归纳演练以及课后持续建导五个环节入手,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解读,使学生明确"两个共同"、加快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科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二条"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的了解,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的内容结构体系,运用"情趣建导"方案,从问题追问切入,多视角审视"问题"、"社会问题"与"民族问题"概念的关系,指引学生深入认识"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正确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最新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民族问题与非民族问题有较清晰的界定标准,做到既能够在理论上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又能够运用理论判定现实问题是否为民族问题,从而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学习后面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其他内容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永和情趣建导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通过不同视角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三条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存在的长期性,正确理解族性再生的现象,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6.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环节,对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六条"内容,即"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作出正确解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我国民族事务的原则,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社会主义祖国观。  相似文献   

7.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第五条提出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关系,通过雍和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进行教学设计,系统介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发展战略,着重介绍广西民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民族政策,通过授课让学生基本掌握中央"十二条"中第十二条内容,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本建导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涵义、作用机理和建构思维导图的步骤出发,以此为指导建构关于"八个明确"的思维导图,并依据思维导图探讨讲授"八个明确"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提出运用思维导图讲授"八个明确"的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导的角度学习领会中央12条应对民族问题“三个关系”方面的方略。全文集中诠释第九条,大致分成四个部分:首先强调准确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继而阐释我国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血肉联系,从而进一步指出通过“四个互相”的途径不断巩固民族大团结,最后归结于为和谐社会建导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让和谐化成民族的素质》一书作者主持"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改革时采用了数学分形思想,这种跨学科的交融始于十五年前该课程处于"三难"困境中的创新探索,随着"三化"改革的实践而持续深入,打造了具有分形特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精"品牌,凸显了分形方法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富源县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认真组织县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通知>要求,组织"四班子"、"六部门"领导"出门"搞"三讲",深入基层接受干部群众"再教育",与农民和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群众意见,体验基层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三讲"的学习教育、自我剖析、整改三个阶段,"四班子"、"六部门"的46名"三讲"教育对象分三次深入乡镇、村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弘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共识建导法的视角解读中央“12条”中的第七条,围绕保障民族平等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析。该条的三层含义各有侧重地应对民族问题概念中的“三个关系”:第一层强调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直接应对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第二层强调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机会与条件,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和利益,在应对民族间关系的同时关照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第三层强调各民族都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义务,在应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阶级间关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当前要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紧紧抓住保障民族平等这个根本理念,积极建导我国民族的“三个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讲在完成具体解读的基础上整体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体系,并具体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五的内容。继而由"指月"典故联系广西12个世居民族和谐发展现状,以"四个模范一个凝聚力的体现"和"七个八"概括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经验"回扣中央"十二条"的和谐精神,形成"民族大义十二和"结语。  相似文献   

16.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少先队工作的真正成效。文章从"导"、"引"、"研"、"建"、"练"、"结"、"展"、"评"八个方面就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孝感市国土资源局紧贴实际,坚持开门搞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外力推动;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纠"四风"与建制度并举,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深化学习教育,从思想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采取领导干部"领"学、专题辅导"讲"学、搭建平台"互"学、交流讨论"督"学、广纳谏言"问"学、  相似文献   

18.
女娲时代"后"与"土"是单独使用的,没有"后土"二字连用这个词。"后土"一词是黄帝时第一次出现的,是指人名,称相,为法官。"皇天后土"四字连起来用是舜时第一次使用,这里的"后土"是指大地神女娲,和黄帝扫地时所祭的大地神女娲是一样的。远古管理大地的官员是"八恺",不是"八元",今山西万荣后土祠《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上刻的"八元"是误刻。黄帝第一人第一次在汾阴丘扫地祭祀大地神女娲,汉武帝因扫地事建后土祠,可知后土与女娲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点上,后土娘娘必然是女娲的化身,即始祖无疑。  相似文献   

19.
本讲针对"民族问题"认识上偏于狭隘的传统误区,借助佛经"指月"典故,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叙述中,给出中央"十二条"从国务视角规定的民族问题概念(第四条):"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发展,也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以此为下边各讲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内容的重新整合,而且应该进行方法的创新,从而体现明显的时代价值性.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要的应在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体现灌输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上进行探析.新时期的"灌输论"应讲条件、分对象和重创新.其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和八个结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