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是刑事诉讼追诉权启动的标志,对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刑事追诉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走上正轨都有重要的意义。立案程序的设置包括立案程序的启动、立案程序的终止等,在这一过程中警察以及有立案权利的其它主体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应然和实然角度来说立案程序的启动以及何时侦查终结移交检察院审查在立法过程中都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限定立案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提高立案程序的合法性使得程序正义得到实现,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立案程序和一个国家的诉讼构造是相对应的,本文着重分析两大法系的诉讼构造立案程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案制度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案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具有刑事侦查控制功能、规制侦查管辖功能及刑事案件管理功能等。但是,立案标准过高、立案手续繁琐、立案前的调查缺乏法律依据、“初查”获取的证据缺乏法律效力等问题,阻碍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我国的刑事立案制度应当借鉴吸收国外随机型启动模式的合理内核,进行改造完善,建立兼有随机型启动模式特点和程序型启动模式的刑事立案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要求,我国的立案启动程序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国的立案制度虽有它本身的缺陷,但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不能完全排斥,应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比较了一些国家在刑事诉讼程序启动制度设计上的特点 ,对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案制度存在的价值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现行的立案制度既无存在的价值也无存在的必要 ,立案制度的存在导致诸多的立案前审查行为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 ,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迅速、合法 ,在诉讼程序启动之后的诉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司法控制体系 ,这样才能实现立法机关试图通过现行的立案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成序  罗波  崔存军 《政法学刊》2006,23(3):90-95
刑事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和开展刑事侦查的必经程序,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主力军,其立案、侦查职权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但是,公安机关在侦办刑事案件中的立案程序却存在立案标准不统一、立案标准缺失、立案与撤案法律依据相互矛盾等诸多缺憾,极易造成基层职能部门的无所适从乃至变相操作,应当从统一立案标准、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制约等多方面去完善侦查活动的构造,以修葺立案程序的法治化出路。  相似文献   

6.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程序和必经程序,对于腐败犯罪的司法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然而,不论从规范层面,还是从司法实践层面来看,我国腐败犯罪在立案规制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立案对于腐败犯罪司法控制之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应当对我国腐败犯罪之立案程序进行如下渐进性改革:在近期,应当在保留现行立案程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立案标准,并完善侦查机关的权力机制;在远期,应当取消立案程序的独立地位,实行立案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7.
孙康 《河北法学》2011,29(9):129-138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其程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对后续的刑事诉讼活动乃至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以及刑事诉讼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重要影响。确定一正当化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需要分析一国法律传统因素、价值权衡取向、相关诉讼制度等。当前,我国可吸收随机型启动模式合理因素,改革我们现行程序性启动模式,明确启动程序的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救济性原则以及期限。  相似文献   

8.
侦查启动程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障人权,侦查程序的启动应当贯彻合理性原则。在侦查程序启动的模式方面,与程序型模式比较而言,随机型模式更符合侦查程序的目的和宗旨。我国的立案程序作为一种程序性启动模式,存在着不足之处,应当加以反思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立案程序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立案制度是职务犯罪侦查权合理配置与运行的重要内容。刑事诉讼中,职务犯罪立案条件需要修改完善,立案审查程序有待进一步明确,司法实践中,对待立案的观念和考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需要立法完善与制度构建,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更好地发挥立案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邦俊  李林波 《法治研究》2013,82(10):45-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境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我国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环境刑事诉讼立案管辖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与我国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侦破需求相契合。面对与涉嫌环境犯罪有关的立案标准、管辖冲突、司法公正、专业需求等问题,我们应当以完善环境犯罪刑事程序启动机制、建立更加健全的立案管辖模式以及培养专业性的司法工作人员等方法来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以更好地发挥刑事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立案监督程序的正当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行政与法》2009,(9):108-111
立案监督是指负有法律监督职权的机关或个人及其它有关机关或公民对公安司法机关关于某事件应否立案和对刑事案件的立案是否依法进行而实行的法律监督和督促。我国1997年确立刑事诉讼法的立案监督制度,在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准确及时地惩治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诉方面起到了了积极作用。但是.立法存在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检察机关在实践中行使立案监督权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立案前的初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长永  杨柳 《河北法学》2006,24(1):58-62
刑事立案前的初查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了许多问题.但从应然的角度分析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初查实质上就是侦查性质的调查活动,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范畴;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取消立案的独立性,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初查制度,以同理论和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环节,它对规范刑事立案权的正确行使,纠正立案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司法实践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检察机关实施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取得的预期法律效果。主要从我国立法关于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程序规定入手,对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现实需要,从其价值实现角度提出立法必须明确刑事立案监督对象、完善刑事立案监督范围、建立专门刑事立案监督部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程序、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动产担保登记采取"通知登记"模式,以效率价值为导向而展开,公平价值表现在对所涉各方利益的平衡之上。立法者构建通知登记系统,消解了担保人债务保密性和公开性的冲突。同时,基于对担保权人顺位利益的保护,"登记在先"规则很难被挑战,体现为多个担保权竞存时,不区分先登记人主观上的善意和恶意;浮动担保权和固定担保权的效力依据登记的先后顺序而定,前者并不恒弱于后者。对于潜在的后位担保权、担保物的买受人、买卖价金担保权人等第三人来说,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编力求在不损害担保权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登记的有效性规则、赋予消费者和供应商优先权优待等措施,以维护交易安全,实现权利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重复申请”,特指同一主体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两项或者多项专利申请。作为一种专利申请策略,就一项发明创造既申请发明专利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已经越来越为人所知、所用。当然,重复申请将增加申请人的费用支出,但申请人希望以此来换取专利保护方面的便利。然而,申请人是否真能如愿以偿呢?这还得从与重复申请关联的重复授权的法律效力说起。 重复授权,是指同一专利审批当局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了两项或者更多项专利,包括涉及不同(多个)专利权人的重复授权和涉及相同(一个)专利权人的重复授权。前者由于会导致不同专利权人行使权利的冲突,所以为各国专利法所明确禁止,我国也不例外。后者固  相似文献   

16.
解读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规定可以发现,其对政府采购投诉人范围的最低要求是,给予那些在相关政府采购过程中拥有利益的包括实际参与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在内的直接供应商以投诉权.在我国,依《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政府采购投诉人既包括直接供应商亦包括间接供应商;而依《政府采购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可能只有直接供应商中的实际参与供应商有权提出质疑投诉.给予那些在相关采购过程中拥有利益的直接供应商和部分间接供应商(包括分包商和联合投标体成员)以政府采购投诉权,更为合宜.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关于立案监督的条文,使检察机关行使立案监督权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通过几年的司法实践,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理论工作者加强了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研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司法实践工作者也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推进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但是,《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规定较笼统,1998年12月16日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刑事立案监督进行了细化,但仍然不够具体。影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刑事立案…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程序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分化涉及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该规定哪些种类的第一审诉讼程序这一重要问题。程序分化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保留"简易-普通"的基本分类;现有的简易程序进一步分化为"小额"、"速裁"和"简易"三种程序;对普通程序在缩小合议制适用范围的同时以"规则形成"为指向加以规范;程序设计整体上注重与司法ADR的衔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整合。本文对小额程序的设置必要性和具体程序设计做了论证,并以司法实践中的案件类型划分为依据,考察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普通程序与适当延长审限及合议制的关系,还提出引入"特别上告"制度以促进高层级法院通过直接审判案件发展指导性案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信会 《河北法学》2005,23(2):56-59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学者们提出了诸多建议,有主张走英美法系的诉讼模式,有主张采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的。我们认为一国诉讼制度的选择必须首先考虑本国的历史、文化,其次还应当考虑一国国民的最基本的价值倾向,并应当兼顾诉讼模式与其他诉讼制度的协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原则上应当采取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程序的简易化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磊 《政法论丛》2008,(4):15-18
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并立的两种基本程序构造。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简易程序在诉讼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对于缓解日益增大的案件压力、扩大司法吸纳纠纷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追求民事诉讼程序简易化的背景之下,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机制备受关注。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等理论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