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席忍学 《求索》2011,(9):184-18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具有探索色彩的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理论和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以生活体验论为理论指导,那么,具有探索性的寻根文学、第三代诗歌、新写实小说等文学流派则以生命体验论为创作指导思想。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变化情形。他在总结《白鹿原》的创作经验时,形成了生命体验论创作观。以生命意识观照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前提,以民族国家叙事为背景的个人叙事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关键,从文化心理结构视角塑造人物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扩,西方民族国家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民族观,迫使其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方向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虽然复杂而艰难,但同时也是促使中华民族观念诞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型处于传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王娟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96-101
近代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状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孙中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他在清末已有的中华民族一体化观念的基础上,在终生革命过程中酝酿并形成个人的中华民族观念。它是中国近代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反过来又极大推动了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5.
历史意识的批判性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意识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意识,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过程。历史哲学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跃迁显示了历史意识的批判性进程。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以其革命的批判性结束了以往的只发生在观念中的历史,确立了适合于时代的真正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6.
周小琴 《前沿》2014,(11):59-60
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现代事业,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始自19世纪,可以说,科学的体制化、权威化催生了历史学科。本文聚焦于历史学科兴起之初研究主体的现代身份意识的确立,认为近代科学的兴起促使研究者主体的身份意识发生转换,同时使研究主体对历史研究对象的认识获得了革命性更新。  相似文献   

7.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0,26(2):100-104
历史意识(包括历史真实观念和史传叙事模式)是理解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何以滞后(与诗歌等抒情艺术相比)的重要参照系.历史意识对中国古典小说命运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压抑了早期叙事--神话与史诗,制约了后期小说的虚构意识;但它同时也为古典小说提供了基本叙事素材和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8.
单宇 《求索》2011,(8):221-222
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女性主义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说中女性实现自觉意识的心路历程,体味作者温和、折衷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指出女性自觉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锋文学浪潮的兴起是时代、社会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先锋小说在对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反叛中,不自觉地回归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思维方式、价值态度和小说观念等方面,都无意识地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相沟通。先锋小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0.
赵坤生 《前沿》2011,(21):155-157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的人。他的代表作《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奠定了他在近代蒙古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推动了近代蒙古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对《一层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泣红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青史演义》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加以论述,以论证作者在近代蒙古文学创作上的开创性历史地位和对蒙古族文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民族化问题早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并进行了创作实践 ,但是 ,民族化成为作家自觉追求的美学风格直到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才得以充分体现。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究其根源 ,大多数作品都是立足民族“根”性的创化 ,无论是一系列家族小说和数量惊人的历史题材小说 ,还是为读者所喜欢的城市小说 ,都在创作中自觉把握住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容易罹患的恶性疾病。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初,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有限,中国人"不敢损伤身体"的传统观念影响西医侵入式疗法在中国的推广。传统中医在乳腺肿瘤诊疗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仍在发挥作用。西医治疗手段要被中国民众接纳,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嬗变,特别是传统身体观念的突破。20世纪30年代后,伴随对"乳房"的关注和各种渠道对于乳腺癌知识的传播,部分民众建立起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加之手术和放疗技术的发展,西医治疗逐渐为民众接纳。但在中国不同地区,乳腺癌认知和治疗依然呈现巨大差异。近代中国乳腺癌的治疗变革和知识传播接受,为理解当代中国癌症防治的成就和局限提供了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历史意识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知深化的体现,对夯实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根基、拓展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历史观和历史思维是历史意识的根本,历史情感、历史智慧汲取意识和历史批判意识是历史意识的现实表征。推动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指导地位,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培育历史情感,增强历史智慧汲取和历史批判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马俊林 《思想战线》2008,34(2):30-33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面临构建现代国家"边界"的历史任务.由于清王朝的国家观念和国界观念其时并没有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化,西方国家主导的民族国家话语体系在相当程度上设定了近代早期中国构建现代"边界"的历史语境和情势,这在早期中缅界务问题中有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肖敏 《理论月刊》2012,(7):60-62
自从20世纪以来,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艺术变革,中国文学的乡土叙事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几成共识,即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叙事方式只能囿于审美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刘醒龙以其独具个性的创作,为中国乡村叙事增添了可凭谈论的新资源。从内容上来说,刘醒龙的创作分为城市题材小说和乡土题材小说,但后者的成就远远超过前者。刘醒龙的创作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学内涵,且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含义,乡村、乡土构成了刘醒龙创作的核心关键词。本文拟从"乡土叙事"的角度,对刘醒龙的创作道路作一个整体的梳理,并将之置于中国当代文坛的实际语境中,探讨刘醒龙乡土文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清政府对天主教的弛禁,西南边疆教案频发.通过对此区域教案的分析,可以反窥近代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帝国主义列强关系为主线的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一系列特征,具体表现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关系,反洋教斗争队伍的变化及其性质的演变所反映出的帝国主义列强、官绅群体以及西南边疆各民族民众之间的关系,传教士利用本土教民直接参与军事侵略而引发民教冲突等,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觉意识在近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国清 《前沿》2012,(21):181-183
17世纪以来,在西方,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进步观念产生并俘获了越来越多的人.19世纪末,进步观念传播到中国,被国人广泛接受下来.进步观念改造了中国原有的革命观念,并与革命等观念一道,塑造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进步观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些人转向批判进步观念.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步观念都逐渐显现为一个成问题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历史主义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主义是当前中国理论界流行的思维方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历史偶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构主义,其主要的结果是出离历史的本质,沉湎于历史的泡沫.当前应该告别历史主义,确立自觉的历史意识,而历史意识的核心原则是把"理解现在"作为"解释过去"的前提,即把人体解剖视为猴体解剖的钥匙.当然,必须在历史意识与历史真实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马越 《求索》2013,(10):128-130
“历史诗学”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具有不同于西方文论之新特质。“历史”在历经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新世纪历史小说演绎后,逐步解决了历史真实与人性真实、题材与方法、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的对接问题。小说叙事中力图建构的历史诗学,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的作家依据一定的历史观念、文本风格和修辞方式书写社会各个生活层面历史的一种文学叙述法,这种文学叙述法及其建构将跟随小说的发展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