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如果收入分配长期不合理,不仅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残缺,在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社会和谐,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经济增长理论认识的深入,传统的认为技术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理论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化也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更离不开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主要是指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中国30年的转型实践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笔者概括为“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经济转型模式①。“双主题”就是中国的转型经济始终坚持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主题,同时,又面对着体制改革与体制创新的主题;而所谓的“阶段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体制转变过程,更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建国伊始,在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下,中国为了实现经济赶超采取了全民动员型经济发展方式,并相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体制转变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低端加工型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融入世界市场。面对未来,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必须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调整分权政策,实现政府转型,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珺 《前进》2009,(6):50-51
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步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由于中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管理体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厘清当前社会心理意识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对应对当前经济风波,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聪莉 《求索》2007,(9):27-29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双重转型期,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做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是:战略思路由过去强调比较优势转向强调竞争优势;战略目标由过去单一的短期增长目标转向长期综合目标;战略重点由单一的市场化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布局由过去单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转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鸿 《新东方》2012,(2):51-53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机遇:综合国力的增强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房地产调控既能释放国内巨大的潜在购买力,拉动内需,也能引导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挑战: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影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可能给中国带来转型压力;伊朗核危机可能造成石油供应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本文就从总体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李冠宸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一度出现了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倾向,影响了经济的建家发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经济发展的基调复旦大学殷醒民博士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什么?这是确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90年代初以来,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并以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11.
许正  ;钮菊生 《求索》2014,(7):38-41
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逻辑起点已经完全具备,而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下实施的战略性措施。次区域合作对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依靠地缘关系与合作协议双重便利,合作框架的政治信任度提升使得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出现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经济对接的力度与效果。中国应积极提升次区域合作国家政治互信度,推动重构合作框架,全面提高区域合作功能和机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创造》1995,(5)
中国经济如何避免大起大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的胡鞍钢博士在谈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关系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最实质的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为三个“过高估计”:一是过高估计经济发展形势;二是过高提出经济发展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王成勇,李长礼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迅速扩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同中、西部的距离越拉越大.尽管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间差距扩大是难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质——兼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质——兼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杨寿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近20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时,如何认识这些成就和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既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不合理的问题,又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供求关系变化的新特点,以及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因此,加速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紧迫的任务。根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存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过去5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专家指出,今后5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直接关系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9,(9):F0002-F0002
王毅武:男,教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海南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海南省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周永生 《当代广西》2005,(10):48-49
能否利用国外的资源,大力发展我区的环北部湾区域经济,使之构建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呢?本文作者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亚洲经济形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何方关于亚洲经济形势,仅就经济发展、经济合作、经济格局三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一、关于经济发展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亚洲的崛起,其主要表现即为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和保有旺盛活力。在世界经济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