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以来活跃在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试图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历史性、现代性等问题。他们关注人和人的社会现实本身,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视角,因此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研究,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它们从总体性原则出发,阐释出文化革命、文化领导权和文化批判的具体策略,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路径,并由此对20世纪人类社会图景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文化批判理论的逻辑终局也使其理论思想逻辑的局限性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出现的,自称以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为己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思潮。本文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点,并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基本的进路:以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进路;肇始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路。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东西方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化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纪咏梅 《前沿》2008,3(5):29-3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世界思想大潮中一股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潮,它本身经历了缘起到繁荣再到转向的发展过程。本文从思想流变的角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但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袁明川 《前沿》2014,(19):74-75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本是同根生,属于同源同宗;然而后来两者分了家,自立门户,各谋发展,也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而经典马克思主义则成为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一直以来二者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对立,两者到底是兄弟还是敌人?在新的世纪能否重新构筑二者的关系,以实现二者的对话和交流,将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论述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其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历史与社会结构作总体性把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特征。卢卡奇在主客体辩证法的意义上强调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进步过程,阿尔都塞则把社会理解为一种结构性总体,从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总体性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总体性的认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古已有之,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类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我国产生.20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影响日趋式微。他们背离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的经典话语,陷入了主题危机、话语危机、组织危机和信仰危机。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解读为一位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文化现象,把马克思的著作变成了可以在各种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哲学文本。建设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对待经济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迫切需要明确今后百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为此 ,就要正确处理一系列的关系 :当做中国人民当代实践的指导思想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作学术去研究的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元性理解和对它的形态的多样性阐释 ,以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为历史前提去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东西方各种哲学为思想资源去发展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创新等。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一元性本质的深刻发展和多样性学理的广泛阐发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队伍 ,需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作出重大理论创新的大哲学家的问世。  相似文献   

13.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要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界划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之源流的理论定位,其次要全面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文化的批判"与"主体的追寻"之共轭的演进逻辑,最后则要正确贯彻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民族性的价值"与"世界性的意义"之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学术形态与政治话语之争导致的“衔接困境”阻碍了双方建设性的理论对话.本文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变革人手,探讨如何构建以“融合视域”为理论内核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以期勾勒出清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图景并使其真正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教育内容上,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越南化马克思主义为主体,重视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与载体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视全社会的舆论宣传与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贤超  范湘涛 《湖湘论坛》2006,19(4):5-7,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理论界在斯大林组织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科书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这种成果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曾起过积极作用,也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只是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吸收,而是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方面,实现了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罗敏  祝小宁 《前沿》2010,(19):106-109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发轫于马恩,到20世纪70年代,以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为载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理论生命力在城乡关系及郊区化等领域表现得最为充分。邓小平根据中国区域发展和城乡社会空间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两个大局"和"两个支持"的激励策略,促进社会空间的整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未来区域和城乡社会空间整合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随着体制转轨的深入,政府规制职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政府规制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入21世纪,有关政府规制理论的研究更是日益趋热。然而,就国内外现有的关于政府规制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西方国家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府规制理论却很少有人问津,甚至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本没有政府规制理论。这对于中国转轨时期政府规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政府规制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化、民族化、时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结晶,具有共同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吸收了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试图解决共同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同时由于视角、方法和路径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同一历史进程中的这两种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理论的必要性、现实的可能性和路径的有效性。在当下的中国,这种比较研究需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范式,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凸显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