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焱 《友声》2011,(2):14-15
【正】以色列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从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到小亚细亚文明,从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到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历史一直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犹太民族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犹太人不仅在经商、治学等方面很成功,其凝聚力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也是犹太民族历经磨难而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那一次记者随团访问以色列,看到了这种凝聚力产生的原动力之一——传统教育,对青少年来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  相似文献   

3.
万金城 《人民论坛》2014,(11):253-255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民族在其形成和迁徙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心理特征等要素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犹太民族爱国主义践行系统,其有效性已经为历史所印证.犹太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对我们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民族在其形成和迁徙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心理特征等要素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犹太民族爱国主义践行系统,其有效性已经为历史所印证。犹太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对我们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民族精神是以传统的犹太民族精神为基础.经过有意识地融入现代观念、习俗、规范等群体意识后培育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对战争动员能力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夏畦 《中州统战》2002,(11):4-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8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宗教的认识逐步深化,从宗教是私有制社会的残余思想转变为宗教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共产党人必须与宗教作斗争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只讲宗教是剥削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到全面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逐渐科学、全面、深入。反映在宗教政策方面,就是宗教政策日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一般来看,一种宗教的特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特色,其作用亦看其对这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宗教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存在有许多本质联系,这种社会自身的发展演变为其宗教提供了生存形式和发展空间,而宗教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到这一社会形态的现状和前景。因此,宗教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邓杉 《思想战线》2011,(Z2):420-421
犹太民族特有的托拉律法并非单纯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以及法度律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它既是犹太文化的核心,也是犹太民族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今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所在地,古时被称为"圣地"或"迦南地"。这里既有着浓郁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氛围,又是一个历尽沧桑的多事之地。阔别数载,我再次踏上这块"圣地",感触良多。从飞机深夜降临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开始,我就感到了这里的紧张气氛,由于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特别是以色列开始地面进攻巴勒  相似文献   

10.
回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历史脉络,把握思想史维度中马克思理解宗教存续问题逻辑基点的变易,才能领悟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所实现的存在论根基革命及内在的双重维度。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涉及从其博士论文到《资本论》的诸多重要文本,按照逻辑基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自我意识批判、人本主义批判、社会存在批判三个阶段。至《资本论》第一卷对拜物教观念的批判深入到对拜物教性质的批判,标志着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实现了意识形态批判与现实社会生活批判双重维度批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李维汉诞辰110周年。李维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人和著名理论家,他从1948年到1962年一直主持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工作,在长期领导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关于统战、民族、宗教的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集中论述其中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李维汉的宗教观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涉及宗教的规律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观点的体系。(一)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强调:“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神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两种文化现象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和冲突之外,还有统一和协调的一面。从文化的视角看,无神论与宗教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内容。无神论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宗教与无神论可以求同存异,结为盟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审美也被烙下宗教的印记.在西藏地区传统社会中,宗教是一个重要的支配因素.本文通过探讨藏民族的色彩偏好和禁忌,分析藏传佛教对藏民族色彩偏好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合"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交汇点,在中华各派宗教的教义中包含了大量的和合精神.由于道德与宗教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互渗互补的特殊关系,宗教对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作为社会现象将长期存在,和合精神对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雷勇 《前沿》2008,(9):26-29
费尔巴哈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而且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本主义哲学。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它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拯救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对宗教的批判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以宗教解放与人类解放为着力点,以早期基督教历史的研究为契入点,从时代的经济社会关系出发,将宗教变迁与社会历史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宗教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深刻内在关联,分析宗教作为社会群体现世利益表达方式的形成机制。恩格斯的宗教研究与分析立场,为我们研究和看待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看待中国宗教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社会认同有机体的整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考察定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变化可以看出,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的信仰衰落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密切。定州历史上为一重镇,近代变为一普通县治。定州的沿革和历史对其宗教信仰形态影响最著者有二:一为官祀传统深厚;一为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官祀(官方祭祀)传统是汉地本土宗教的重要部分,对百姓的宗教信仰和天命观有很大影响。乡土社会里的本土宗教和民间信仰,深受官祀传统的影响。这一点在传统社会消解之后,在乡村社会里面仍然可以观察到。定州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这种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定州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是乡土中国宗教之历史与现实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理论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与世情依据,重点论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理论创新的核心,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实现途径、衡量标准;本文认为,结合中国宗教实际的"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基本框架;最后,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于宗教工作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逐步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新时代,1982年19号文件奠定了中国特色宗教治理的理论和政策基石,世纪之交形成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竖起了宗教治理的政策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我国宗教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