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饰:时代的产物,文化的象征现代服饰的流行特点现代服饰的社会文化符号关于女性与服饰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亻革)家人女性服饰鲜艳亮丽,色调明快,从而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亻革)家人女性服饰文化所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审美特质,同时,以图案纹样为代表的符号意义和身份认同传达出浓厚的民族性特征,具有多层次的文化符号意义。(亻革)家人女性服饰是一幅红白相映、族群历史与族群期盼相互交织的立体画面,是一部展示(亻革)家人历史文化的史书。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和玉龙县,散居于永胜、宁蒗、维西、鹤庆、香格里拉等县。纳西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令世界各国游客为之向往。特别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丽江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纳西族最为有效完整地保持了它鲜明古朴的文化特色,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宗教仪式、绘画艺术、纳西古乐到建筑风格、日常生活、服饰等等都具有无限的魅力。纳西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有“披星戴月”之称的女性服饰羊皮披肩。  相似文献   

4.
晚清服饰改革在晚清女性解放运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以维新人士为主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废缠足等女性服饰改革被提到了强国保种的高度,但由此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人们忽视了女性身体的真实处境。女性身体被隐匿的另一原因是晚清女性服饰繁琐的细节,细节的堆砌淹没了身体。随着服饰改革的推进和细节的被剪除,女性的身体和内心都得到了重新的展示,而在这一过程中,时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的身体表征,服饰制作及其穿着具有多重话语。花瑶女性挑花服饰与身体的互构,通过身体意象、服饰制作和交换及其身体装饰和认同赋予了族群身份与社会记忆的实践意涵,展现了挑花服饰对于花瑶人意义生产的载体价值,为名录体系下习俗化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事实与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6.
明清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 ,而以服饰、饮食和茶为代表的应用审美文化 ,即谋求审美与生活融合的生活艺术之讲究 ,则是这一时代审美文化变迁之重要表征。简言之 ,本时期审美文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繁饰与奢华追求、社会矛盾对立之转化、审美功能之强化及大众化趣味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论著颇丰,但研究者多以服装或饰品分列立足点论之,鲜有总论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苗族服饰作为分析的立足点,对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力图勾画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以丰富苗族服饰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晓莺 《前进》2012,(9):49-50
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曾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部分,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一种文化,曾承载着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支系众多的民族,其服饰种类之多、内涵之丰富,在西南各民族中堪称首位。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经历了一系列既有传承又具变异性的历史蜕变。本文尝试从服饰形式、质地、色彩等方面对彝族服饰的传承进行初步探讨。一、服饰形式的传承彝族传统服饰形式之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头饰、背饰和尾饰。(一)头饰传承。头饰是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最醒目的标记,头饰传承具有神圣的含义。彝族的头饰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保留了较多的民族特色。彝族男子头饰由来已久。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画”,彝族男子…  相似文献   

11.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发展演变既遵循文化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白族是我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汉化程度较高。表现在服饰上,其男子服饰与汉族男子服饰趋同,表现出汉化即西化,与世界潮流认同;其女子服饰,半白半汉,体现出普化与异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个名曰“中国少数民族民族服饰特展”的展览在台北举行,这个展览是由中华服饰学会,中华民族艺术文教基金会等机构主办的。 中华服饰学会表示,服饰是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脱离了早期御寒蔽体的基本需求后,随着历史演化的过程,在生活智慧、信仰礼俗及装饰审美观念上,服饰除了具有实用性,更体现出一种生活美学。 此次展出的展品约有500余件,以系列化方式展示了祖国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表征,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审美意蕴。一方面,经济活动成为了服饰审美的一个重要参数;另一方面,服饰审美文化现代诉求还表现在审美价值多元趋向上。在深受宗法礼教之害的服饰文化回归现代社会的曲折历程中,其现代型构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服饰文化研究体系尚未确立。生态世界观衍化而成的生态哲学可以看作构建中国服饰文化的第一质素。在服饰语言和艺术语言上必须准确地定位并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服饰远承汉晋先祖服饰的流风遗韵,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蕴含了区域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的丰厚内容,集中反映了彝族在美学宗教、风俗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符号,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外在特征。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多样化的服饰类型是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奇葩。对摆金式苗族服饰类型的记录和描述,有助于充分地展示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民族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提起苗族服饰,人们立即会想到那色彩斑澜挑花刺绣的苗族妇女服饰。的确,苗族妇女服饰美,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忘却了苗族男性的服饰美。苗族男性服饰以它独特的造型结构,妆扮着苗族男子健美的体魄,体现出苗族男子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它是另一种有别于苗族妇女服饰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繁杂的礼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朝聘车马与服饰的不同规格体现了礼仪文化的伦理特征,朝聘中的告庙告祖等现象体现了特定的信仰习俗文化特征,朝聘时的宴饮会客体现了一定的饮食文化、政治礼仪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特征,而朝聘中执玉、授玉与受玉、辞玉与还玉等习俗则体现了玉文化的蕴涵。  相似文献   

20.
浅析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容丰富。文章分析了瑶族古代服饰的款式风貌,并从少数民族农耕经济文化、少数民族图腾、少数民族意识和少数民族审美情趣四个方面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