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表现为先秦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或观礼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要使居住在广州的公民有意识地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行为礼仪,并成为一种生活行为习惯,继而成为带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广州是个文明的城市,其文明的程度和普及度是从这个城市每个公民的行为举止中体现的。《广州市市民礼仪手册》在行为礼仪的各方面作了规范性的指引,其目的就是使居住在广州的公民有意识地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行为礼仪,并成为一种生活行为习惯,继而成为带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说到客家人,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勤劳朴实、坚韧刻苦的秉性。说到广州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宽容豁达、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豪情。  相似文献   

4.
节日习俗是社会中一种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文化产物,前者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后者是基督教的传统礼仪。两种节日文化既有所差异,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璟萍 《求索》2011,(3):107-109
礼仪具有维系社会和谐的作用和功能。从文化渊源看,礼仪是实现社会和谐、培育和谐文化、弘扬和谐精神的工具、资源和支柱;从社会渊源看,礼仪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在人们意识中沉淀、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特征,使它能对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发生深刻的影响;从人性渊源看,礼仪作为善良人性的体现和理想人格的条件,是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神话传说中的水、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宗教信仰中的水崇拜和节庆活动中的用水习俗、人生礼仪中的用水习俗等四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其相关的用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与探索.文章认为,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和水知识,是傣族水文化的核心,在傣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核心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西双版纳傣族形成了一系列与水密切相关的宗教礼仪和用水习俗,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技术和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西双版纳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最后一块绿洲.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用以指导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女子成年礼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女子成人礼仪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本世纪50年代以前,这些礼仪被完整地保留着。与男子成人礼仪不同的是,女子成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从此成为社会正式成员的意义,更多地还体现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生育文化、家庭生活的文化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成人礼仪出现了明显的文化变迁,这种变迁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在这一思潮中有大量民间习俗的潜伏。本文以扎西达娃、余华,苏童等典型性文本为例,来铺展寻根小说中的民俗特色,揭开寻根小说的信仰习俗、巫傩习俗,鬼异文化等民俗学植被,肯定其在物质化时代对精神厚度和人文底色的守望。  相似文献   

9.
彦敏 《乡音》2006,(10)
双节前夕,国家又一部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隆重出台了。时值国庆,恰逢中秋,《纲要》中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纲要》特别指出,应“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适应当代生活,体现时代特点,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好移风易俗,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包括民俗在内的传统节日,可谓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尊严。更是一种民族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论“舅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舅表优先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其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仅就西南地区2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考察,实行“姑舅表优先婚”的就有近20个;它们是:苗、侗、布依、彝、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普米、怒、德昂、基诺、水、瑶、羌、门巴族等。就笔者手边所及的文献材料,对这样一种几乎主宰那些少数民族婚姻和家庭的历史习俗和文化现象,我们所得到的解释几乎只是“母系氏族的遗风”等近乎装饰性词句。因此,对负载在“姑舅表优先婚”上面的历史涵盖的诠释,相信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与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刘晓莺 《前进》2012,(9):49-50
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曾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部分,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一种文化,曾承载着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一种民风习俗的文化表征,它的普世价值就在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子孙,通过丧葬、祭祀、扫墓等礼仪形式,寄托和表达后辈对先人艰苦创业的缅怀和对亲情的哀思,弘扬先烈的丰功伟绩和追思先贤的历史贡献,在默哀中净化心灵、达到推己及人,在追悼中继承遗志、深化社会责任,为家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正是因为清明节蕴含着血缘亲情的巨大凝聚力和对国家、民族的终极关怀,才会世代赓续,历久不废,成为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节庆礼仪。彝族除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生育习俗、节庆习俗等有别于其他民族之外,老人过生日时的寿诞礼仪也极具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浅析百越文化特征中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百越饮食习俗、交通方式、建筑风格、断法文身、崖葬习俗、蛇图腾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环境因素在民族文化特征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婚、丧、节日、喜庆等方面。如何看待民族习俗,也就是如何看待民族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它,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冲突.也要看到它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顺应与溶合的作用。尊重传统,学习先进,扬长避短,使现代科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熔于一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乃至文化习俗,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关系也往往影响民族关系。宗教对文化有很大的渗透力,有时甚至成为某一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如东北各族的文化大都带有萨满教的特征,西北的回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民族社会的历史积淀。这些文化体系中,包括了各个时期人文、习俗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中华文化的根基有许多方面,有历史和传承、精神和环境,多样严密的宗法结构等。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许多部分紧密相联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源有流,即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曾在“礼”的氛围中熏习了数千年,至近现代则爆发了激烈的毁弃礼教的思想运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近10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物质财富有效地增长和积累,为“礼仪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时下“礼仪文化”的种种现象,既给人以喜,又给人以忧。就象有人指出的,“仓廪实而不知礼节”也是很常见的。因而我们有必要从正面提出“重建礼仪之邦”,以此唤起一种自觉的意识,陶铸一种自觉的行为;并通过理论上的探讨,来引导当代“礼仪文化”的健康发展,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重建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体现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秦皇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范围包括古老的表演艺术、口头习俗、民间流传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活动、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工艺以及相关表现形式等内容。以秦皇岛的高校——燕山大学为平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