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莉华 《求索》2011,(12):135-137
语言与哲学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都直接影响语言研究的发展。在对传统哲学观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验哲学思想,坚持语言是在人的体验与认知作用下形成,依据“现实-认知-语言”原则研究语言.因此体验哲学也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心智的体验性、概念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三个核心原则对认知语言学产生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雁林  ;魏屹东 《前沿》2014,(7):196-198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认知语境建构的过程。“语言游戏说”强调意义即使用,语境使用、主体参与、规则遵守和家族相似的观点,蕴含了认知语境动态性、人本性、实践性和完形性的基本特征,反映出20世纪中期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一种关键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天赋的还是体验的?这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以Lakoff&Johnson①为代表的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即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时间、空间、范畴等概念和意义都是基于体验的,而体验是基于人类特有的身体结构.人类通过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等的感知以及隐喻、范畴化等认知手段建构出基本概念,这些词汇化的概念就是语言,因此语言具有体验性.语言的体验观不仅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一致,同时也为语言来源干实践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会实践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归属具体学科范畴,哲学对其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因此,语言人权问题可以用概括性的哲学思维来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哲学问题的方法论来对相关问题的进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分析和研究可以使该问题研究脱离具体问题现象的羁绊,在理论高度上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主体性、模糊性以及建构性等特征使得语言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表述客观事物;人类作为认识主体,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是在诸多动态的语境中发生的。各类语境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并不孤立存在,在现实的语言学习中,建构合理的语境,形成有效的互动协同,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李晓莲 《人民论坛》2010,(6):280-281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过程。由于文化的关联性、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和语境的不确定性,干扰和影响着语言理解判断的准确性。要达到准确的语言理解,需要加强语言文化学习,构建文化关联性强的认知语境,使文化、语言和理解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对应符号系统,是建立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通过心智形成联想的,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人脑中的知识是以符号表征的,知识表征存在于人的心理表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8.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基昱  丁玉玲 《求索》2010,(11):147-148,100
"逻辑图像论"思维下的所有命题,其"可证实性"是值得商榷的。于是,在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论",扬弃了前期"符号—图像—语义"的研究路径,强调日常语言与真实世界间的交互关系。维特根斯坦提出,应该放弃以静态语言环境为参照的研究路径,引入动态的日常语言,关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变化而非单纯的语义生成问题。这是对"逻辑图像论"的彻底批判,这种批判最终促成了语言哲学由语形、语义学向语用学的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10.
王丽琴 《青年论坛》2003,(2):117-118
语言既是社会化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过程。话语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语言的方式和次序。话语角色由于受权势角色关系的影响产生了权势话语,并通过语言常量和语值,从语言的“量”和“质”两方面对语言施加影响,影响着语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论宗教思维——兼论语言对宗教思维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思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出现,它既有理性思维的进入,又有非理性思维的渗透,但其理性不能贯彻到底,因为最终它要为信仰服务。宗教思维的运行离不开语言,它由语言的导向而运行,但语言对于宗教思维的导向具有“不充分”的性质,因为宗教思维可以不完全依赖于语言的引导,还可以通过实物或行为引领宗教思维的前行,以非理性的思维形式,直指信仰者的心灵深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无意识理论为主要线索,结合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装置”,着重对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的内部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这个内部机制是大脑基本结构“语言获得装置”(LAD)与儿童出生后经过“锻炼”而内化了的、对语言的生成发展有直接作用的集体无意识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论所提出的语用视角观让学界耳目一新,但是这种视角的具体内涵却一直宽泛不清。文章结合该理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对其视角观予以诠释,结果发现:就语境维度而言,视角是一种语境化了的关系;在结构层面上讲,视角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从动态机制上看,视角具有复杂性涌现属性;就突显程度来说,视角允准分层化认知处理。澄清语言顺应论的视角观对于该理论进一步走向精细化颇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志明 《前沿》2011,(23):95-98
宗教哲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形而上学及道德哲学一起构成了批判哲学,宗教哲学的独立性不容否定。然而康德的宗教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前批判期到批判期再到建构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展示了康德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简单否定宗教的反宗教立场,在批判与建构中,康德完成了对理性的道德宗教的先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孙希佳 《求索》2012,(2):105-107
"个体"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他将个体视为独立于群体性范畴之外的存在。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体的存在可划分为三个境界: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认为个体只有在无意识中完成了通向宗教境界的跳跃后才能获得真正的信仰。本文认为,个体三境界说具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与基督教神学三个方面的内涵,因此,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二十世纪哲学对个体和非理性的强调是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熊岭 《求索》2012,(2):220-221,201
现代语言哲学奠基人维特根斯坦认为,语句必须合乎逻辑语法而且其中的名字必须有指称,语句才会有意义。在概念结构中,名词侧重标示事物,动词侧重标示关系和过程。在名词性词语的指称功能中,"有定"、"无定"是其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思维范畴化的成果以类的形式储存在语言的词汇中,语言系统有一整套由类向例转化的步骤,包括具体化、量化和语境定位。量化后的名词短语实现了从类到例的实质性飞跃,而定位则进一步把名词短语的所指在语境中进行了安置。有定和无定是名词短语在由类到例转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指称功能。无定停留在经历了量化却没有定位的阶段,有定则更进一步,实现了在语境中的确切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时代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肩负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解释与理性判断的时代使命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华文化复兴举措。从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维理念出发,以中华优秀文化的"人化"、"化人"的两个维度研究为切入点,驱蔽与反思"两创"思维机制,达成唯物史观视阈下的"两创"思维建构,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谌莉文 《理论月刊》2006,(12):118-121
从哲学和认知的观点来看,委婉语思考并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想象、一种创造。本文认为委婉语的在线理解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同时,认知语境促使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不同的概念产生关联。同时,我们提出了委婉语在线理解中多空间概念整合的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