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远程庭审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但在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中,由于开庭审理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因此不能以远程审理替代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规[2016]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行政复议案件庭审规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法制办反映。2016年11月18日广州市行政复议案件庭审规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庭审工作,确保案件审理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在审理程序中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广东省行政复议案件庭审办法(试行)》和《广州市行政复议规  相似文献   

3.
徐展鹏 《新东方》2024,(1):21-2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虽然涉外仲裁案件越来越多,但我国仲裁的公信力仍有待提升。特别是仲裁机构的法律属性不清晰,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缺陷,传统仲裁庭审模式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需从制度上进行重塑和革新,明晰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避免仲裁机构的行政化;完善仲裁治理机制,建立自然竞争态势下的淘汰退出机制;引进现代庭审理念,建立庭前会议制度,合并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等庭审程序,实现我国民商事仲裁案件的高效集中审理,进一步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苏珊·俄利希的《再现强奸》一书研究熟人强奸案件审判过程中的语言实践。作者认为整个审判过程都受着最大抗拒这个潜在标准的引导。这种支配案件审理的意识形态指导着强奸案件审理中的语言实践,试图将被害人的一些反抗性策略解释为同意性的性行为。这种主导性意识形态在具体的关于性暴力的庭审语言实践中渗透、流通。通过分析案件审理过程中各方的语言可以看到,女性被强制性的体制建构为缺乏、无效的主体,强奸迷思仍然深刻镶嵌在庭审各环节的逻辑预设中,是庭审各方依赖的意识形态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5.
一起盗窃案件的教训本刊记者郭光华编者按明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诉法将正式实施。目前,各地人民法院已开始按照新的庭审方式审理刑事案件的试点活动。公安机关对此非常重视,及时开展观摩庭审工作。通过庭审活动既反映出公安机关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暴露出公...  相似文献   

6.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简易程序,使得普通程序得以简化审理,其在实现刑事程序效率价值和公正目标,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却与人权保障存在一定的冲突。在建立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制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以便较好地解决复杂案件庭审举证质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市2015年全市法院全面完成1199个高清数字法庭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清庭审记录和庭审视频互联网直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审判委员会直接审理疑难复杂案件。2016年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天津市2013年在全国法院率先出台《关于审理动产权属争议案件涉及登记、公示问题的指导意见》,促进动产融资担保交易安全,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月18日上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闵行法院)采用在线庭审模式,依法公开开庭“云审理”了沪上首例因妨害疫情防控,殴打志愿者涉刑的案件。为减少人S流动、聚集,案件采取全程无接触的在线庭审模式开庭,合议庭、法官助理、书记员在法庭就位,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分别在检察机关、看守所、律师事务所参加在线庭审。  相似文献   

9.
事实定性错误应当属于案件事实不清的内容之一。刑事案件办案当中的程序疑难,实质上表现为审判程序中裁判规范不清。"事实不清"对于裁判行为在事实定性方面的模糊性,进一步加剧了裁判规范缺乏所导致的错案风险。严格按照程序规程进行案件审理,方可保证实体公正的实现。"一审调查规程"规定了证据裁判主义、控方证据完整性要求、法庭保证证人出庭、非法证据不得出示、质证等内容,是对于事实审有效性因素的努力探索。案件性质判断是庭审事实发现能力的重要内容,裁判规范应当对此进行明确规范。只有对裁判行为及其责任承担的全面理解,才能有效充实庭审事实发现的途径,提高庭审事实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政     
《群众》2018,(16)
正北京:设立互联网法院北京市将设立互联网法院,旨在以互联网审判方式集中审理互联网案件为突破,在深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审判机制,构建新型互联网案件诉讼程序和司法规则,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同时,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特定类型涉互联网第一审案件,探索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审判模式,推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  相似文献   

11.
从5月起,湖北省汉川市人民法院开展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活动。此项制度的实行,不仅增进了人大代表对审判工作的了解,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案件当事人和旁听群众的欢迎。结合本院、本地区实际情况,汉川法院与汉川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的暂行办法,对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审理的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的一审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和二审发回重审以及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既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对法院的监督权,又确保法官审判权的相对独立性。具体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作统一格式的  相似文献   

12.
减刑制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家恩惠,同时也是罪犯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当前的减刑案件庭审受减刑"奖励说"理念的影响,庭审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突出。推进减刑庭审实质化,需要转变减刑制度的设计理念,构建国家权力与公民犯罪人权利的基本平衡;在推进维度上,实现案件类型从"给予减刑"到"撤销减刑",审理内容从"确有悔改表现"到"不具有悔改表现",审级制度从"一审终审制"到"二审终审制"的转变;在机制展开上,突出刑罚执行机关对审判机关的配合,将泛化的检察监督转化为具体的诉讼职能,重塑执法主体之间以"审判为中心"的配合、制约机制,以打破封闭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会话话语的审美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 《思想战线》2003,29(2):102-106
会话语境是会话话语审美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会话语境包含言辞内语境信息和言辞外语境信息,其直接影响到会话话语审美关系的形成:会话语境可以使会话生成音响形象及其情感意味之美,并可补充话语信息含量从而引发审美意象;会话语境可以扩大、弱化或模糊会话话语的所指意义,使会话话语具有审美意味;会话话语可以因言辞内语境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异而获得美感;在会话语境信息的作用下,一级所指可以发生变异,转化为二级所指而获得审美优势;会话话语的审美在历时性的传承中,因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语境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地被建构、解构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每月快递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旁听省高院庭审最近,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杭省人大代表旁听省高院有关吴晶晶案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法庭审理,这是继今年6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之后的第二次旁听。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已经成为省人大常委会一项常规化、制度化的工作。代表们对此次旁听活动表示满意。代表们认为:选择社会热点案件的庭审作为旁听内容,可以提高代表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旁听使代  相似文献   

15.
陈君 《当代广西》2005,(16):54-55
5月18日上午9 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兰州市原副市长杨在溪受贿一案在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以来审理的被告人级别最高、受贿数额最大的案件。庭审长达6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23日,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厅庭审现场,武汉某投资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经营罪的刑事案件正在开庭审理。与寻常案件审理不同,市人大内务司法专业代表小组和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组成员旁听了这次庭审。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助推人大监督工作,成立法律咨询组,提升人大监督工作水平,是该市在人大内务司法工作方面积极开展创新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21件,类别涉及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类型案件,调撤比例达9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100%,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君  杜雁 《民主与法制》2020,(13):31-33
“现在开庭。本案是河间市人民法P院适用远程方式进行审理的案件,庭前已征得各方当事人的同意……”3月13日,随着清脆的法槌敲击声,一场互联网庭审正式开始。这是河北省河间市法院2020年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庭审理的第150件案件,也是员额法官、九河法庭庭长段文杰利用互联网开庭审理的第20件案件。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5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郑州市中级法院审判庭二审公开审理王振松等55名被告人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庭审中,在场的新闻记者和广大群众注意到,旁听席前排赫然坐着包括河南省人大内司委主任和副主任在内的十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他们是应邀旁听并监督案件审理工作的。如此较大规模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人民法院庭审工作,在  相似文献   

20.
死刑复核程序为我国大陆死刑案件裁判生效之必经程序,对于保障死刑适用之审慎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死刑核准权之下放、法律规定之死刑复核审理方式不科学等原因,我国大陆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程序虚置、复核标准不统一、行政程序色彩浓厚等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废除论和完善论两种观点,而以完善论为主流之观点。完善论提倡以保留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为前提重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和法院体制。在此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扛起改革大旗,收回死刑复核权之同时,改原来死刑案件二审之书面审为开庭审,是为我国大陆死刑复核程序之重大进步。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革蕴含着公正与效率的博弈,其改革无非是还原其司法程序性质和本来的价值追求,目前之改革趋势亦朝着此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