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不责众”与为“公”犯法雷建国封建时代,有一条不成文的司法惯例,叫“法不责众”,意为众人犯法,反令法不知所措,责罚谁为好。时下,有的执法部门在处理为“公”犯法者时,网开一面,开脱其罪责,理由就是犯法为“公”不为“私”。细斟慢酌,“为‘公’不犯法”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成千上万的成语典故中,关于宰相的典故也不少,成语因宰相而成,宰相也因成语而名.读来颇耐人寻味. 山中宰相南朝名士陶弘景隐居山中,朝廷每有大事,必定派人去询问他, 以求良策.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今泛指那些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人. 伴食宰相唐朝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卢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 诿,不敢负责,时人称之为“伴食宰相”.后指那些只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干事的达官要员.  相似文献   

3.
“公”字好写。总共四划,“厶”读“私”,音义相同。“公”中有“私”,“公”字看来挺难解的。从字源上讲,“公”字始于远古之“井田制”。一块田,依“井”字划成九份,叫:“井”。周围八块,农夫自种,中间的一块,归属诸侯王公。八家农夫合伙负责将中间的一块田从种、管、收、打,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0):26-26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责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公之于法”特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成伟  方潇 《中国法学》2003,(1):158-169
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之“公之于法”力图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文化探究。文章认为 ,“公之于法”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本文在对“公”、“私”字源以及古人对它们的褒贬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系统阐述了古代语境中“公之于法”这种法文化特质形成的理论和现实根源 ,着重剖析了“公之于法”在古代统治阶级的扭曲下被其“公”的形式所掩盖的“私之于法”的异化景像和内容。同时 ,通过与西方对应物的比较 ,论述了中国传统“公之于法”的不足之处及其在现代的不适应性。论文指出 ,中国古代“公之于法”有着它自己的历史长河 ,其历史内容虽然被统治者扭曲而变异 ,但其一直在民间社会传承的“大公无私”精神则应予肯定 ;同时 ,对西方之对应物所体现的“公而有私”原理则应予吸收 ,从而使“公之于法”之精神理念从中国传统意义中走出 ,从而成为中国当代和未来法律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6.
医疗领域一直是商业贿赂犯罪的重灾区,法学界对与此相关的各种法律问题也纷争不休。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医务人员收取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回扣”行为的法律认定:另一个是医务人员收取患者“红包”行为的法律认定。随着“两高”《意见》的出台,争议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对第二个问题的争议依然存在,对此种行。为的定性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此种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职业道德调整的范畴:二是区分医院的公、私性质分别构成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三是不考虑医院的公、私性质,统一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相似文献   

7.
傅燕 《中国司法》2001,(6):46-47
在公证制度高度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又是自由职业者。这种“公”“私”兼具的“二重性”,肇端于拿破仓1803年颁布的“风月法令”。1845年法国政府颁布《公证机关条例》进一步规定,“公证人是从事辅助性司法活动的公务员,不领国家薪金.实行个人或合伙开业”。之后,  相似文献   

8.
围绕小泉的前三次参拜,日本国内共对其提起七件诉讼,到2005年10月止,共出现了11次判决。这些判决可分为三大类:对参拜行为不进行“公、私”界定,更不进入宪法判断程序;对参拜行为进行“公、私”界定,因为不具有“事件性”,不进入宪法判断程序;界定参拜行为是公行为,判决参拜违宪。这主要是由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附随性”所导致的。在“附随性”体制下,判决的“既定力”仅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判决的先例拘束力在事实层面上是制约法官的。小泉参拜判决也是对该体制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私法中的“人”——法人体系的序列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法律科学》2008,(3):95-106
与传统的私法视角下、交易场合中,法人与自然人一律平等,皆为无差别的“私法中的人”的思维不同,在历史观中,“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是具有法社会学意义的两大法人“模型”。两模型之角力,体现为不同的法人类型通过消长其“社团性”,调整团体与团体成员各自就法人财产进行支配的“法律上的距离”,而排列为与其公、私域属性相适应的,促进社会整合的法人类型序列。在历史上这可呈现为各法人本质学说流派的论争,在当代则反映为某些民法典中,不同社会功能法人类型的财产权强弱之差序安排。最终这将促使民法扬弃对法人的狭隘私法定性,正视与回应法人跨越公、私体制的“复合人”特质,进而也提高民法应对社会分化与转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岳瑞芳 《政府法制》2008,(16):46-47
9年前,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卫生主管部门提出采取“公私并存、以私养公”的模式,允许脐带血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运转经费”,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发展的积极性。9年后,这种发展模式在实际运转中由于种种原因开始受到质疑,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公益和商业的矛盾上。“公”、“私”问题逐渐成为脐血库发展中的敏感话题,并使其进一步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1.
“二重性”与“三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证制度高度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又是自由职业者。这种“公”“私”兼具的“二重性”,肇端于拿破仑1803年颁布的“风月法令”。1845年法国政府颁布《公证机关条例》进一步规定,“公证人是从事辅助性司法活动的公务员,不领国家薪金,实行个人或合伙开业”。之后,大陆法系的传统国家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以及大陆法的移植国日本、韩国、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都在立法中确立了公证人的“二重性”身份。到今天,公证人身份实行“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签订“包干到户”的分田密约入手,阐释了“小岗密约”之所以能由农民自发产生的根源,并着重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农民觉醒的权利意识和上层意识形态对此的认可,使“分田密约”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农民“权利意识”的历史深意。  相似文献   

13.
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领域的带头人,30年来,阆中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谢华强怀着对法律与人民的敬畏之心用尽全力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他常告诉后辈们:“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更何况这是我无限热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谢绾樵与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琛 《电子知识产权》2005,(8):58-58,61
高拜石的《古春风楼琐记》搜罗了不少奇闻佚事, 其中写到福建画家谢绾樵画桃的怪招:“(谢绾樵)偶尔画大桃,每关起门来,把纸绢在床上铺好,脱下裤子,将屁股在颜料上一坐,狂跳数步,就纸绢上一印,便是一只大桃,再用毛笔随所印的轮廓加意勾勒一番,增上枝叶,一幅桃便这样地画成了,他自谓这是“任天不任人之笔’”。于是想到著作权理论对“独创性”的解释:指作品体现了作者的选择与编排。由于此处使用了动词“选择”、“编排”,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考察,要去探究作者是否真的“选择”过、“编排”过。然而,创作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事后根本无法探求。公众对着谢绾樵的画连称“好桃”时,怎么能够知晓大桃是以如此怪异的手法创作出来的呢?更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1995年第二期上载有《中国律师应具有“私入侦探”素质》(以下简称《素质》)一文。在该文中,作者王理乾律师通过自己代理一起杀人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父亲“扭送”通缉在案杀人犯(未果)和代理一起离婚案件中的原告秘密跟踪被告的体验,主张“律师……应具有‘私入侦探’素质及其他相关学问”.并围最终得出结论:“在我们中国还没有许可私人侦探斤业的情况卜,我们律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职业的有利地位,在不侵犯人权,不违反法律的条件1;,大胆地使用‘私入侦探求’,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笔…  相似文献   

16.
汪跃平 《政法学刊》2007,24(2):75-79
先要澄清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的概念范畴,依据我国立法,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在外延上不是一致的,法人在我国可以成为他物权主体,但不能成为所有权主体。这种状况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另外要澄清私人与自然人的概念,私人这个词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因为它的内涵虽然意为“私”,但是“私”与“公”的比较从来是相对的,有一定参照前提的,法人中的成员相对于法人是“私”,法人是“公”;而法人相对与国家是“私”,所以用私人所有权取代自然人所有权不科学。应该根据民法的民事主体制度,打破原来的所有权“三分法”,建立新“三分法”。  相似文献   

17.
从春季班开学始,湖北省委党校与所有学员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要求学员严格做到不私驾公车、不用公款相互宴请等“六不”。(4月2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贾谊《论积贮疏》见诸今之版本,“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罗恶不人,请卖爵子”句中的“请卖爵子”均释为“朝廷卖爵,百姓卖子”(中学课本类此),此等注释.忽略了上下文,于“请”字阙疑。汉代确有朝廷卖爵以增加收入的情况。《汉书·惠帝纪》:惠帝元年.“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  相似文献   

19.
公私大错     
公私大错杨周,杨安经济生活中,公与私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完全相对的两个方面。只有公私分明,公之公也,私之私也,各得真所,才能使我们的经济生活秩序化。但时下,在一些地方,正在悄悄地演着一幕幕“公私大错位”的丑剧。请看──错位大视野错位之一:公款私存。时下一...  相似文献   

20.
“人情案”、“关系案”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因人情、关系的缘故而有意照顾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案件。“人情案”、“关系案”只是人们习惯上的叫法,实质上,“人情案”、“关系案”是一回事。因为人情关系或其它关系,表现在案件上,都是有关系的案件。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情案”、“关系案”统称为“关系案”。“关系案”在公、检、法三机关都有表现。“关系案”在公安机关的表现是:为照顾关系而减轻对当事人的处罚,或以罚代刑,或提出免予起诉、不起诉建议。“关系案”在检察机关的表现是:为照顾关系而作出不起诉或免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