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宁 《理论月刊》2009,(5):121-123
现代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必须对基因研究给予伦理导向,在基因研究中建立相应的伦理体系.基因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提出的伦理挑战,也就是所谓基因伦理,大致上围绕五个层面而展开,即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和基因-生态层面.这五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基因伦理评判的关键是基因技术的具体运用对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价值和意义,评判的基础是从生命伦理角度考虑在尊重人的生命、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前提下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生存环境、人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使现代社会发生着改变,而与之伴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等诸多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前沿伦理问题及治理》就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该书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小茹以ELSI研究为切入点,以当前国际上应对转基因技术、神经科学数据、ICT植入物、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伦理问题为中心,勾画出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下科技伦理治理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3.
基因编辑在精准医疗、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风险。基于民法视域讨论现代生物医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可以发现,基因编辑在生命平等、代际平等、社会公平和人类发展等层面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技术安全性得以确认的基础上,应将以人为本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设定为基因编辑的民法伦理边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生命伦理管理问题日愈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与高度复杂性的特征。生命伦理管理不仅要求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必要的规制,更指向由于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人们对于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在内的人权的认知的深化而引发的对既往与当下社会现象及社会政策的重新思考,以及公权力与社会对此类问题应该和必须作出的回应。通过对生命伦理管理的基本内涵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的考量,探究生命伦理管理的现实诉求及本质特征,展望公共管理视阈下的生命伦理管理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3)
目前,学界对科技伦理的理解主要有本意说、科技与伦理二者关系说、抽象的伦理观三种,其实科技伦理问题的核心是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问题。科技伦理问题主要是科技发展与生命意义之间的矛盾、科技发展与人类自由的矛盾、科技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矛盾,我们应加强科技伦理道德研究,增强责任感,发挥制度、法律和舆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良的法律体系乃是实现和谐的法治社会的制度化基础,其建构之前提有赖于在对既有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入探究与分析基础上形成一种能回应诸种批判性观点的理论。本文从法的正当性前提出发,在经验历史与逻辑实证相统一的分析视角下认为,任何法律体系都内蕴着一个由主导性价值所型构的实质性伦理结构,主导性价值不同,法律体系的伦理结构也不同,而不同的伦理结构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导致法律体系在形式与逻辑架构上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一种完善的、理想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一种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由法的正义秩序理想、法律原则所生发出来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云  辛敏嘉 《求索》2011,(7):171-172
生态整体主义将生态作为有机整体,以生态利益为最高利益考量,它以生态学为其伦理基础。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控制的力量,生态整体主义具有道德在法律上的可实践性。在生态整体主义伦理下,法律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但出于一般安全与可行性的要求,法律又必须保持其稳定性。因此,法律在生态化的同时,也要坚持其以人为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生命的基点。幸福是生命个体在寻求德性的完善、达到自我升华境界过程中,因其所确定的社会位置、社会伦理关系和外部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观上的满足感。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幸福感的类别也不同。评判社会群体幸福的参照系数包括自然生命的幸福、社会生命的幸福、政治生命的幸福和道德生命的幸福等四种维度,这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伦理和科学技术是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创造的两种主要文化手段.伦理给人类提供意义世界,科技给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伦理规定人类的生活目标,科技实现着这一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伦理价值,但并不必然地使人的道德高尚.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日益渗透,人类在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军事伦理等方面面临着急需而又难以解决的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0.
陈爱华 《湖湘论坛》2020,33(2):99-10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方略。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对老年群体健康和社会保障需要的关注,但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老龄观——将老年人及其群体只是看作“待养的弱势群体”。积极老龄化(积极的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强调老年人仍然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文化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因而更全面地体现了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须弘扬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强化积极老龄化的顶层设计理念,进一步开发老年人群体自身的学习潜能和自我实现潜能;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构建年龄友好的社会伦理环境。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关爱行动,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现有的一些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开发适合老龄化社会的老龄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须进一步完善、整合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体系,让老年人能得到有效的健康服务;须进一步健全立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老龄事务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提高测评和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命技术三大支柱技术为其发展标志,其中尤以生命技术对人体所特有的影响而倍受关在。在基因、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税利武器、展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道德、伦理、精神生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基因隐私权是否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基因专利的保护;基因与基因研究应如何既严密细致又受到可具操作性的法律控制;基因工作如何维护人类生态平衡,以及法律究竟该如何“阻挡”“克隆人”产生,等等。 鉴于上述问题,本刊特意邀请有关生命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伦理学和医学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工作者,就此话题发表意见,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爱情本是人间最美的画卷和诗篇,人人都有权享受它,但当爱情发展成畸形甚至是罪恶时,等待着它的只能是灭顶之灾。 尚怀生和程晓华的婚外恋情,在没有引发命案之前──准确地说,在俩人没有图谋杀人之前──虽然与道德相悖,但还不算违法。因为俩人毕竟没有公开姘居,形成事实婚姻,换句话说不是重婚,也就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此时法律是不会为难这一对冤家的。如果他二人的确情投意合,出路是有的:尚怀生解除婚姻,再和程晓华结婚,顶多俩人受些舆论谴责,何至于走上不归路?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剥夺亲人生命的基础之上,这是尚…  相似文献   

13.
就伦理转换而言,常态的竞争伦理向灾难中的互助伦理的转换是人类理性中集体生存和回复常态的理性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从地震中走出以后,除了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和感激之外,一定对社会层面在灾害时刻呈现的"互助伦理"有了深刻的体认,这是我们矫正常态社会伦理的重要契机.同时,从灾害中的法律定位来看,中国经验里的"政治动员"模式代表了一种整体性的国家伦理,在应付灾难方面具有显然的优势,但其实际效应却随着救灾进程的推进而逐步衰减,并日益依赖于成熟的法律机制的配合.必须确认国家伦理性的有限性,并重视重建过程的法律机制建设,正当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化需求,促进灾难状态的正常化恢复.  相似文献   

14.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坚持法律信仰,唯法律是从是司法伦理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法律是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同为调整信息活动的规范,两者有着本质的联系,信息法律源于一定的信息伦理原则,信息伦理规则在一定条件下会实现法律化,两者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但两者又存在着实质差异,差异的本质是自治与他治的问题.因两者有着调整社会信息活动的共同目的,两者间存在着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刑事案件中,有不少犯罪分子是利用投放毒物行为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从构成上讲,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违法行为.无论你采用什么手法,是枪杀、刀砍,还是投毒,都不影响罪名的成立.一般的说,故意杀人罪在认定上  相似文献   

17.
清正廉洁是现代法制规则,是法律对从政者为官的规范性要求;清净寡欲则是宗教伦理教义,是道教对一般人行为的伦理性规范。在多层次的社会调整体系中,现代法制、宗教伦理以及道德、纪律、行会等规则相辅相成,形成完整而有序的规则体系,构建出整体的社会和谐的维系力量。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产生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并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本文就构建网络伦理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伦理是判断法律的道德性和合理性的标准,也是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基础。它是近代社会法律自主性的产物,直接体现真理与正义,同时,它是"义"的思想在法律中的体现。中国法律的现代化面临着法律伦理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白洋 《桂海论丛》2012,28(2):112-116
两型社会和传统生态伦理观存在契合之处:当代人的"和谐"与古人的"天人合一"殊途同归;当代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古人的"寡欲节用"相得益彰。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从古人的生态伦理中汲取营养:两型社会的法律应当是尊重自然、顺应天道的法律;和传统社会的权利本位相左,两型社会法律强调的是不得超越环境极限的义务;在个体生活方式上,两型社会反对穷奢极欲,倡导物尽其用的绿色低碳生活。只有正确对待人天的关系,善待自然、尊重生命,才能实现两型社会的最终目标——人天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