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在给人类诸多不治之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观和法律观产生重大冲击。面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可以从法伦理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难题和法律困境,如科技风险对于法伦理学基本原则:良知原则、人权原则、公平原则带来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法伦理学的应对建议,以期在技术发展与伦理法律传统之间保持动态均衡,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宁 《理论月刊》2009,(5):121-123
现代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必须对基因研究给予伦理导向,在基因研究中建立相应的伦理体系.基因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提出的伦理挑战,也就是所谓基因伦理,大致上围绕五个层面而展开,即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和基因-生态层面.这五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基因伦理评判的关键是基因技术的具体运用对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价值和意义,评判的基础是从生命伦理角度考虑在尊重人的生命、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前提下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生存环境、人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编辑作为新的社会现象,在有助于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巨大的伦理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从现实情况看,人类基因编辑的潜在风险和规制漏洞值得警惕和反思。要客观评价人类基因编辑行为,严格区分治疗与改进的不同用途,确立以治疗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编辑原则,对治疗予以有条件认可,对改进予以严格禁止。要正视现有制度的不足,明确行为界限,强化主体的内在约束,进一步健全人类基因编辑的法律体系、监管体系,确保人类基因编辑既能规避各类风险,又能增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4.
唐成努 《求索》2008,(8):106-108
制度伦理就是以社会基本制度、结构和秩序的伦理维度为中心主题的社会性伦理文化、伦理规范和公民道德体系。制度伦理所蕴涵的价值原则包括生命、自由、公正平等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不仅具有理论的合法性,而且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伦理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景慧 《湖湘论坛》2004,17(1):41-43
编辑活动的特点和其特殊性 ,决定了编辑伦理价值的规定性 :为人民服务是编辑伦理价值的基本原则 ;社会责任是编辑伦理价值的基本取向 ;真善美是编辑伦理价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金运韬 《重庆行政》2019,20(1):46-47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人类基因组和人权宣言》第1条明确提出:“人类基因组是人类家庭所有成员根本统一的基础,也是承认他们生来具有的尊严和多样性的基础。象征地说,它是人类的遗产。”然而,在医疗、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带来了技术风险、伦理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生态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共同目标是推翻二元统治的逻辑框架,以此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的新型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情境伦理(contextualist ethic),认为个人的伦理叙述和实践都是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生态女性主义对关系伦理的强调,使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首先认清自身作为关系中的个体或共同体而存在,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有一个更为和谐的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的大部分学术聚焦于环境伦理学。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家认为,对女性、其他受支配的人群、动物和自然的概念化和待遇之间的联系,需要一种女性主义的伦理分析和回应。最低限度上,生态女性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是发展不偏向于男性的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前女性主义存在中提供一种导向去实行。但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环境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又存在显著不同,除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还研究性别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成长于对女性的支配和自然的支配之间的联系和理论化。作为一种关爱伦理,生态女性主义重新将环境伦理学的焦点聚焦于自然可能的意义、道德上的说法、人与与他者联系的观点(人与非人类自然),塑造人类、自然以及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环境的义务的基础。生态女性主义伦理以反对二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批判为基础,将所有具有父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不平等现象均纳入其探讨的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相结合,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在当代环境伦理学中展示着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伦理和科学技术是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创造的两种主要文化手段.伦理给人类提供意义世界,科技给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伦理规定人类的生活目标,科技实现着这一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伦理价值,但并不必然地使人的道德高尚.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日益渗透,人类在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军事伦理等方面面临着急需而又难以解决的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1.
论平等     
1.平等是普世的政治原则。平等也是普世的伦理原则。平等是民主的前提,也是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因编辑的飞速发展引领了生命科技领域的重要变革。其在人类生殖细胞上的可能运用给法学研究带来了挑战。法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就"不完全开放"与"完全开放"两种观点展开了激烈讨论,以探求此类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而这两种观点及其依据的传统理论框架无法对基因编辑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回应,也不足以对人体胚胎的基因编辑进行有效反驳,因此,亟需在一个新理论框架指导下,建立一套关于基因编辑伦理的完备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刘琳瑜 《人民论坛》2010,(12):156-157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生命平等、相互依存、平衡协调等生态伦理观念体现了卓越的生存智慧。从万物平等、和谐共生、互惠共荣三个方面发展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对于丰富这些传统理念以及建构更为完善的生态伦理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旺 《湖湘论坛》2021,34(2):121-128
算法风险触及、引发、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算法风险治理的伦理结构化进路,主要是指通过建构算法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伦理原则制度,确定相对稳定的伦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形成合理可靠的伦理关系结构,从而确保算法符合道德伦理要求。伦理结构化的表达与呈现方式对提升算法治理能力十分重要,是推进算法风险治理的重要范式,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全面实施和执行算法的道德规范,推动算法的伦理建设进程。算法风险伦理治理结构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建构算法风险伦理评估模型与审查体系;提升算法的伦理信任阈值与制定评估指标;设立算法风险伦理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总体要求和伦理原则来看,它深刻体现了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理念。从具体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来看,它系统论述了全面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具体措施,绘制了为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的路线图,为我国抓住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系统防控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伦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已经与伦理学日益结合 ,出现了“管理伦理化”趋势。在管理伦理理论的视野中 ,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 ,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管理者要贯彻人道主义精神 ,遵循公正、平等、民主等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伦理的核心关怀:维护弱势群体的资源与环境权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代人、发展中国家以及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内的弱势居民等是资源与环境利益的弱势群体.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涉及自然与环境的问题上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不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伦理立足于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力图倡导一种新的伦理原则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野的生态伦理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帅 《理论月刊》2013,(8):42-44,10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化的共识。生态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新的治理措施以外,更根本的是根植于深层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生态伦理观着眼于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生态伦理的协调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自觉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类对由自身涉及生态伦理行为的合理控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吴翠丽 《前沿》2008,(12):142-14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在现代社会确立和倡导的科技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意识,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社会伦理责任;正确处理伦理约束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关系;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对话等。  相似文献   

20.
段军霞 《求索》2012,(6):88-90
理查德·鲍尔斯的新作《快乐基因》彰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小说揭示了基因技术衍生的伦理和道德风险。利用基因伦理观来分析该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基因科学的无限度发展和滥用会产生诸如人类被物化、矛盾对立面的消失、基因歧视等诸多社会与伦理问题。而试图借助人工技术来提高人的快乐指数的科学研究,也只是自欺欺人,是在制造"被幸福"。因此科学研究应在一定的社会控制范围内、在不威胁人类本性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科学才会真正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