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信用秩序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拟以一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与现行公司法律制度分离与融合的原因为视角,比较分析两种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中暗合的根源,为两种企业法律制度找到他们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商事信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用立法问题是社会信用体制搭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用立法为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信用体系提供法律依据与制度保障.因此,社会信用立法问题的研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法理上分析,信用立法在模式选择上有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路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权限划分方式.建立信用立法体系,应由全国人大率先制定信用基本法,严格授权立法,建立严格的征信监管法律责任制度,坚持信用立法的可诉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洪松 《人民论坛》2021,(5):106-109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平衡公权和私益的迫切需要。立法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制问题,包括明确社会信用信息的范围、规范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强化社会信用信息的应用和维护信息主体的信用权益。提升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立法的质量,要正确处理好统一立法和分散立法的关系、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贾韶琦 《理论月刊》2023,(1):143-151
社会信用立法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回应不明显、实施立场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信用立法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语境下的道德立法,通过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在“良法善治”意义上的统一。大数据技术为社会信用立法提供能力支持,使之成为可能,并因全样本分析、反模糊反匿名、自身膨胀等技术特征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立法中宜确立“全面采集”“原则公开”“安全使用”之原则。实践中“泛信用化”惩戒乱象表明社会信用法律的规制功能与激励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失调,一方面应明确激励型法的规制功能,引导逻辑思维和意识形态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坚持法律规制功能的激励导向,即便是失信惩戒也具有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信用失范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企业信用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培育新的信用文化,促进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制订与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郑祺 《理论月刊》2004,(5):118-119
商事信用是对商事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偿债能力和商业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价及信赖。商事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桎梏。我国应以加快立法为手段,培育信用服务主体为中心,以失信惩戒机制为保障,来构建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信用基础看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公司法的“资本信用”及法定资本制谈起,对比国外的立法与实践,指出我国公司法应完成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变,且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选择地引进授权资本制,并提出法律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信用欠缺问题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之中,不仅使市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在法治社会背景之下,"信用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伦理道德的范畴,它更多反映的是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对市场主体行为约束的无力。因此,重建市场信用的关键在于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信用法律体系以及产权制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解释制度日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也逐步体系化、正规化。法律解释连接着立法和用法,对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实践的现状和不足,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源,突破理论局限,寻求解决的方法,促进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日益完善,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解释制度,为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房秋实 《人民论坛》2015,(8):110-112
文章概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念及建立农保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我国农保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法律立法层次低、缺乏系统化立法支持、缺乏可持续性及保障水平低等缺陷,建议借鉴德国、日本、瑞典农保法律制度,从农保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具体构建及与其它制度衔接入手,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桂梅 《前沿》2010,(18):114-117
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博弈的关系。应当通过立法来实现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公民信用权益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这方面,世界一些征信体系建设发达的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从分析我国信用法律体系存在的缺失状况出发,提出应当积极加强我国公民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我国社会现实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担保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立法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我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胡珀 《求索》2013,(2):186-189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碳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则尚未确定的问题.结合国际社会对碳交易的实践经验.拟就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认定、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碳交易场所的设置与监管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以供国家机关完善相关立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核心机制,失信联合惩戒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对于营造诚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重大。实证分析显示,囿于全国性法律的暂时缺失,地方立法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出现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本身的规制缺位、失信行为的种类划分标准参差不齐、失信主体的救济措施缺失以及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互异等现实难题。对此,应当以合法原则、后果与行为相当、必要限度以及责任自负为基本遵循,通过明确区分标准,将失信行为分门别类,完善立法设计,建立失信主体救济机制以及加强法律控制,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推进社会信用法律出台,构建统一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等举措,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要从整体上研究立法影响评估制度,不仅要研究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评估程序,而且要构想立法影响评估制度如何与现行立法程序相结合,为现行立法体制服务,以实现立法机关限制立法泛滥、提升立法质量的目的。一、问题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过程,社会变化带来的法律变化将对法律的稳定性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7.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而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应当依据我国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通过确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健全我国信用评估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也是法制经济。我国目前信用制度正处于试点时期 ,如何规范信用制度建设 ,强化法制在我国现代化的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地位 ,是我们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文章就信用评估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诸如社会化、市场化的信用评估主体建设问题 ,信用披露问题 ,科技创新问题 ,评估结果的正当使用问题等 ,结合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建设信用法制及其配套制度 ,用法律手段对信用评估制度进行规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长兴 《求索》2011,(9):147-149
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尽快完善节约用水法律体系,推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本文认为,基于对我国现行节约用水立法之不足的分析,提出完善节约用水立法需要从形式上完善立法框架,修订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从内容上完善各项节约用水制度,形成完整、协调的节约用水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何解山  匡爱民 《求索》2005,(10):52-54
针对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建议认为应该用全国人大的立法来规范失业保险制度,即用《失业保险法》取代目前的《失业保险条例》,提高失业保险立法的位阶和权威。但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法律规范层面的问题,而是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社会条件和配套制度不足的问题。立法对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而且失业保险制度运行还不成熟,也不适宜现在就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因此,《失业保险法》的立法时机尚未成熟。失业保险制度立法改革的策略应该是对现行《失业保险条例》进行必要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