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已经成为渗透到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终极工具.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法律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与新技术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伴随我国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网络环境下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著作权侵权案件,逐渐成为理论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之一.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著作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规范虚拟世界的著作权法律关系,构建日益完善的著作权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因此,海外能源投资者必须要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深入研究东道国法律和政策;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体系,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增强环境法律对策,遵守东道国法律政策规定;启动ICSID机制,加强国际法层面的法律保护机制,才能确保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陈玮 《人民论坛》2015,(2):251-253
因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立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在从事核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时意识到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文章以德国关于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调控模式说明我国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核心落脚点之一“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息的有效利用事关数据要素价值激活和数字经济红利释放双重目标的实现。个人信息是建构个人信息相关制度措施的基石概念,明确其规范构造是确保个人信息法律治理体系有序融贯的基本前提。这一法律概念解构所面临的“识别性要件失效风险”和“匿名化规则不确定性”等困境,给现行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法律规范的实效化带来了明显的梗阻感。对此,可以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在分析个人信息概念的功能定位和匿名化技术的风险本质的基础上,将“场景化+动态化”风险控制理念合理嵌入个人信息概念认定之中,进而建立“双化协同+三维一体”的个人信息概念评价体系,以弥合技术发展不确定性和法律规范稳定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终将面临的必然选择。在水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立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法律层面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丹 《长白学刊》2012,(4):81-84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侵权责任被界定为一种污染责任.由于环境经权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当前还缺乏一套专门和细致的规则,导致环境侵权责任认定司法实践中面临颇多困惑,日益考验着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厘清环境侵权责任规则适用层面的制度缺欠,并在此前提下逐步完善该领域的司法规范尤其是技术性规则并使之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就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8.
正January 20162016年1月前言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核能发展伴随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创新核技术、确保核安全、做好核应急。核安全是核能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核应急是核能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利用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再生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追求。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再生水利用法律制度完善涉及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领域。完善再生水利用自然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提升再生水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再生水风险评价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经济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确立再生水优先使用原则,将再生水水权纳入现行水权体系、明确再生水水权转让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社会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健全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度,细化公众参与制度;从而实现再生水利用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应用。人脸识别应用为公共安全、法律执行及社会管理带来诸多便利,但其也可能对个人隐私与自由、人格尊严、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风险。因此,这一技术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上仍存在争议。基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禁止,而应充分考虑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由法律进行严格规制。  相似文献   

11.
虽然此前我国山东、四川等地检察机关也曾提起过环境公益诉讼的个案.也都产生了良好法律和社会效果,但是由于法律制度层面的缺位。目前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仍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2.
刘漪 《湖湘论坛》2003,16(2):76-77
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本文从分析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出发 ,认为规范政府行为 ,加大制度创新是营造县域经济发展法律环境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着迫切的需求。对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分析可在司法实践层面弥补环境公益诉讼的部分空白,对于推动我国环境诉讼立法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移植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国外法律制度的移植缺少对于法律精神层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导致法律难以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法律移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行新的法律的环境,一种有效的资源——法律意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站。受技术限制,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站都是利用核分裂反应而发电。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能量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  相似文献   

16.
论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中的银行风险及法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办理住房担保贷款面临种种风险 ,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银行内部的良好管理制度是其主要原因 ,为了防范和化解这种种风险 ,必须加强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以推进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骏 《长江论坛》2018,(2):65-69
"人工代孕"是一项帮助不孕者实现生育的技术手段,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无论在立法还是执法层面,应对代孕所产生的法律与道德难题,我国当前的法律规范都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人工代孕"三种立法模式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基于自身立场对立法模式做出选择,在这方面,澳门地区的立法态度与立体化、全方位的立法模式,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根据中国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自身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的实际,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运用各种法律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有效防范、化解法律风险。通过提升法律风险控制工作有力支持并促进业务创新与市场拓展,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19.
刍议公司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冠儒 《长白学刊》2009,(3):118-121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对社会、环境和雇员、消费者、临近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双重实现机制仍然存在着观念守旧、制度不健全的不足。当前的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契机。应当从法制层面和社会自治层面等多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在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的实现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监督机制,以使我国公司在社会责任的实现上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高原 《前沿》2012,(19):95-96
最近几年,我国法学界对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加,对环境资源的法律体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本文首先从宏观理论背景出发,然后通过分析,得出了环境资源法体系上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之上,从整合现行的环境资源法体系、改善体系构建的方式、方法等两个方面,笔者提出了完善环境资源法体系完善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