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树立良好的“诱体”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做人的工作,这一主体目标能否达到,是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形象优劣有着重要的关系。这种“诱体”与“主体”的形象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制约,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人心思上,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消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旨归。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凸显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湮没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无法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追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了从单主体到共时性双主体的进阶,从对立孤鸣到融情共鸣的转换,从"单向度"客体到共同客体的构建。这一扬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使人的精神觉醒,激发人的自我实现,鼓励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提升双方素质,确证主体身份;构建新型话语体系,加强对话交往;聚焦共同客体,深化双方合作。  相似文献   

3.
王斌 《前进》2006,(12):46-4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指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依托人的主体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决定以人为本思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交流平台增多,信息量增大,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思想水准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人的主体性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居峰 《前沿》2013,(3):160-161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理念,立足于社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师师、师生、生生主体间平等、互动和交往,将其放之于主体一主体的关系中来,培养大学生具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品德的理论”。该教育理念的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该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和对象主体的双向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主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迅速发展起来,具有消费性、功利性与世俗性的特点。大众文化通过对话语权的控制和对时效性的把握,影响着受教育群体,不断消解其主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年轻受教育者沉迷于大众文化从而导致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亟待树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整体视角发挥主体性,特别强调发挥双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不失为是一种以人本理念为中心、促进年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是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将一定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对客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因此,它是主体和客体心灵和情感的互动,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思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就主要是指:调控自身的自我激励;制约自身的自我塑造;指导自身的自我超越。作为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本体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注重政治性忽视人的针对性、注重群体性忽视人的个体性、注重灌输性忽视人的主动性、注重规范性忽视人的创造性。提高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等四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相似文献   

11.
耿步健 《青年探索》2007,1(2):37-39
主体性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但人们在关注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同时,却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辩证关系,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分离,使得大学生朴素的思想认识得不到引导、提高和升华,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因此,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辩证关系,成为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之根本,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理解之实质所在.在人本文化视阈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寻迷失的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体性建构,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的幸福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论主体与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主体性问题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研究人的地位、特征、人的活动和人的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的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因而近年来成为国内学术界研讨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 一 主体与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的最一般的规定就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因此,这一问题首先涉及的是人与主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韩军芳 《前沿》2012,(16):45-46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效果不理想.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和理解性等特征,能够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主体性作用,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教育者应当转换视阈,创造多维度的现实条件,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也是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提高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7.
吴志成 《传承》2014,(10):76-77
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分离,其基本主张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主体性的非理性主义及"向统一的整体开战"。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哲学范式的转换,但也存在未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分离、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后现代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的主体的基本属性,在现实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和依存性、实践性和意识性、社会性和个体性以及创造性和重复性等五个方面。主体性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主要有内外两种结构构成,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客观独立性,二是指教育主客体之间相对独立的主体性,三是指教育主客体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强烈呼唤坚强有力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与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一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只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付诸于实践,才能鱼水交融,发挥效用,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作为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必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一些新的内涵和规定,为现实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一些新的视角、观点、理念乃至实践着力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见物不见人,要尊重人的主体性,而不是勉强改造和塑造个体的思想品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求学的人,赋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发展的人,赋予其必须将发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历史的人,赋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性,赋予要揭示历史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智慧,为当代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