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义 《南风窗》2007,(3):5-5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将“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列为“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党政工作四个着力之一。种种迹象显示,执政党十七大将要召开的2007年,民生新政将成为新领导集体施政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逻辑看,是先有现代民主政治与国家民主,后有现代政党与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民主的泛化或借喻。在不同国家,历史传统、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关系、政治理念不同,政党观念存在“国家机关说”、“社会团体说”、“国家一社会中介说”之别;国家民主与党内民主之关系,在理论上也存在“一致说”、“无关说”、“修正适用说”之分野。二战以...  相似文献   

3.
孙倩 《工会博览》2009,(5):28-29
针对于福利国家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普遍开始了对传统福利国家的改革,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目的在于改革原有的福利制度,帮助福利国家走出困境。“社会投资型国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很有启发。本文将以“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理论内涵为基础,从理论角度来分析“社会投资型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重大突发事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社会变迁始终是与重大突发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的变革 ,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政府体制的变革。深入研究诸如“SARS”之类的危机事件 ,对于我们推进社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创新行为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各项政策方法,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创新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效用。在中国,“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词了。但是,与其所推动的“企业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大量研究相比,人们对“社会创新”尚知之甚少。10月16日,在国内首个关于“社会创新”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认为,创新可分为政府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社会创新主要是社会公共领域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自主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6.
卢拉第三次当选总统后领导的是一个温和中左翼执政联盟,面临“朝小野大”的不利格局,“府院之争”激烈。由于巴西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严重,卢拉在内政上施展空间较为有限,在谨慎处理国内事务的同时,或将对外关系和重塑巴西的大国地位作为发力点。作为一位富有魅力的左翼领袖,卢拉此次当选总统,为进一步深化中巴关系和发展中拉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契机。中巴应加强战略运筹与政治互信,以高层互动引领双边经贸、投资、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并在金砖国家机制中深化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增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新发现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国家的整体性繁荣,有赖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三维建设,任何一维的错位与忽略都有可能祸及其他。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摆在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样重要的位置,并且提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借此强调全民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包刚升 《南风窗》2013,(24):24-26
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转型的关键,也在于从国家单方面支配社会,过渡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与互相制衡。这就需要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尽管作为学术概念早已出现,但还是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文件。会议公报还多次使用"治理"、"社会治理体制"等字样。  相似文献   

9.
如何领导国家与社会,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命题。1949年以来中国"党—政府—社会"的三元结构关联及其变迁,是观察党领导国家与社会之内容与形式科学化水平的关键视角。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演绎,导致政党、政府、社会的发生发展具有特定的顺序,并因此带来当下三元关系建构的思路悖论。超越悖论的要点在于:汲取三项资源,平衡三种权威,健全理性化意识形态系统,健全法治化政权分野系统,健全制度化党内民主系统,健全有限化政府系统,健全规范化市场系统。按照如上逻辑推演,应可为寻求新条件下党与政府、社会良性关系构建的恰当取向,进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领导国家与社会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 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政治思想领域,“民主”是一个长论不衰的话题。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倾注自己的毕生精力研究它,也不知有多少人为实现民主的理想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民主”的理想令人向往,“民主”的制度令人渴望。然而,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人对“民主”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并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与社会,民主的模式也不一样。如今,“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2.
论权威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主义曾因“东亚奇迹”名声大振 ,也因“东亚金融危机”的突然发难而受到质疑。至今为止 ,“权威主义”仍旧是一个界定不很明晰的概念 ,对其历史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权威的作用 ,但为了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追求美好的人类文明社会的终极目标 ,权威主义的含义和具体实现途径均应有所创新。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从稳定政府权威出发 ,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过渡。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个“干净”的社会并不是要造就一个“单纯”的社会。我们经历过那样的时代,它并不值得我们回头。“单纯”是丰富和多元——这是我们20年来矢志追求的目标——的“敌人”,但“干净”不是。事实上,正是那些全面渗入社会肌体的肮脏力量在不断剥夺许许多多普通人享受丰富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一直以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目标。但是,当许多人感受到以中国之大而“净土”难觅时,我们的目标是否需要修正?我们的眼光是否需要超越眼前的成就? 奥运火炬正熊熊燃烧,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它正在为“干净”的成绩而努力。如果说,对个人“良心是最好的枕头”,对国家则“干净是最好的指南针”——干净的国家也许会停顿,但不会走偏。  相似文献   

14.
米洛万.吉拉斯因其思想的尖锐性、活动时间之长、影响力之大成为二战后苏东国家“持不同政见者”的公认代表。他从一名“斯大林主义者”到“持不同政见者”的思想发展历程,展示了苏东国家中那个特定年代的“异端”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状况,也展现了整个20世纪苏东国家的政治思潮变动的脉络。因此,梳理和分析吉拉斯的思想变化,对于了解东欧的“异端”思潮,以及二战后苏东国家政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外国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观建设是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各国主流政党在推动社会价值观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国外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读者     
《南风窗》2007,(4):6-6
基金会的法律之维关于“NGO失灵”其中一篇文章谈到了基金会的问题。作者在基金会的法律维度方面,只谈到了登记注册难和税收的问题,而忽略了基金会在现代社会各种社会组织中的位置问题。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态“法人”,它的分类问题在中国依然含混不清,这是造成我们认识基金会问题困难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17.
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是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普京第二任期开始以后,俄罗斯知名学者和政治家将这一新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解读为“主权民主”。俄罗斯严峻的社会现实为“可控民主”—“主权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体制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是俄罗斯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时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郭艳 《台湾研究》2011,(3):29-33
受两岸关系历史和台湾现实政治的影响,国家认同逐渐演变为台湾社会分歧最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形势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相较之前同一世代内部分歧显著而言,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国家认同对象渐趋一致,逐渐从“中国认同”转为“台湾认同”。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硝烟还未散尽,“非典”这一人类遇到的新的病魔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许多受到“非典”偷袭的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  相似文献   

20.
一、奥巴马:“华盛顿的政治现状必须要改变”。奥巴马的出现是美国应对国内外重大危机与挑战的标志性事件。其竞选与就任之际,这个国家正期盼改变、渴望新面孔、寻找新的方向。2008年的美国大选,并不是一次“活动”,实质上是一场“拯救美国”和“变革美国”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