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地认可.在当今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分成利益上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身份上的等级差别.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借鉴国外保障迁徙自由权和改革户籍制度的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实路径,需要宪法和法律层面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废除二元制户籍制度格局,对农民工子女实行同样的教育政策.这不仅是迁徙自由的应有之义,也是宪政平等理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对迁徙自由采取了限制态度。在宪法上明确公民的迁徙自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别性规定、建立统一的可以流通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迁徙自由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通过户籍改革,可为迁徙自由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中,迁徙自由一直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保护。1982年宪法没有恢复1975年宪法删除的公民迁徙自由条款,我国公民迁徙自由经历了肯定——否定——松动的过程,迁徙自由条款的发展变化是和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新形势下,保障公民迁徙自由、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要求。恢复迁徙自由在宪法中的地位,废除户籍登记条例,制定新的户籍法,为保障公民迁徙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4.
论迁徙自由     
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和国际公约中都有对迁徙自由权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规定这一权利 ,并且在现实中 ,这一权利还受到户籍等制度的极大限制。笔者认为 ,实现迁徙自由 ,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 ,我国宪法应及早恢复迁徙自由权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这一基本人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屡面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改革目标或取向看法不一。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围绕“迁徒自由”概念的定义梳理,真正界定其适用定义为现实层面的“迁徙自由”,同时指出实现现实层面的“迁徙自由”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论证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户籍制度的变革是与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紧密相连的。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公民迁徙自由权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的发展。但是由于这种改革更多地是从城市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设计的,因而在整体上忽视了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保障能力有限的事实,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某种立法分类来实行“有差别”的平等保障。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入宪与户籍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为国际社会普遍确认。它在我国曾经明文载入宪法,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所限,以后未加以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第四次修宪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迁徙自由入宪提供了前提。在此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充分实现身份平等和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8.
迁徙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内涵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文章拟通过对各国宪法迁徙自由权规定之演进及相关社会背景的解析,归纳出迁徙自由权内涵的演变规律,进而从这一规律中得出我国迁徙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的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建国初期短暂的自由迁移、195 8年开始的严格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特别是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以及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主要是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时期。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尚局限于小城镇范围 ,这有其认识上的严重误区。户籍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实行全体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户籍制度已日显其弊病,它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还原户籍的原初功能,消除制度性歧视,完善宪法对平等权利体系的规定,承认平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对立法者有拘束力,建立宪政审查机制,从而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平等的终极关怀,使立法更趋公平,使社会更加公正。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