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重庆工运》2006,(10):47-48
4月9-15日,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会”活动,3000余家企业进场招聘,1.7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用工协议。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建新分别到九龙坡区和大渡口区招聘现场检查指导。  相似文献   

2.
企业临时性岗位用工从业人员的增加和国家对劳动用工的管控不断加强,临时性岗位用工问题凸显,企业投入解决劳资关系的精力明显增多,且在劳资纠纷中经常处于被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临时性岗位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原因,探寻临时性岗位的合理用工形式,并对企业未来临时性岗位用工管理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13,(3):26-28
为了解我区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劳动用工现状,推动和谐园区、和谐企业建设,2012年自治区总工会组成调查组,深入到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所属的3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园区内的11家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15个职工座谈会,涉及企业34家,并对部分企业的一线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廖巧玲 《工友》2015,(1):38-39
张武宁夏中卫市总工会主席只有"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工行合作、企业配合、劳动者认可",才能使"一卡通"最终成为一项成熟、科学、有效、覆盖面广的管理机制。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劳动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要诱因和触发点。为有效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在建筑行业率先推出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一卡通"制度,在遏制欠薪、规范用工、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积累了宝贵经  相似文献   

5.
吴建华 《中国工运》2009,(12):47-48
劳务派遣工.是指派遣企业(公司)受社会用工单位的委托.面向社会招聘录用的.依法与派遣企业(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但被派住用工单位就业的劳动者,自2009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海门市大部分劳务派遣组织逐步规范了自身经营管理行为.依法招工派工.认真落实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10,(4):60-60
泰州市总工会办公室在来稿中就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引导,规范企业依法用工,以待遇留人。要引导企业认真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用工,依法管理。要适当提高工资待遇,缩小与苏南地区的差距,特别要注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向建国 《工友》2007,(7):55-55
7月12日,恩施州利川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人事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残联、市劳动就业局等1O个单位设置咨询台和展示版,开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心理咨询活动。工商联组织了时代置业、香连药业等50家本地企业设置岗位推介台,提供近500个岗位。劳动就业局代办100家外地企业的招工,当天就推出了22家企业的35000多个岗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4,(5):27-28
为建立规范的劳动用工秩序,营造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山西省晋城市总工会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会动员,主动维权,  相似文献   

9.
杭宇 《中国工运》2009,(11):34-36
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劳动用工标准,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我国企业用工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于2009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企业用工问卷调查活动,其中也专门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对企业用211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劳动用工出现了困难,招不进、留不住,技术力量难以为继等人力资源问题成为企业十分焦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宏观因素以及劳动力自身状况、企业经营管理等微观因素。为此,企业必须强化依法规范劳动用工,选择适合的用工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劳动用工困难,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东利 《中国工运》2006,(10):57-58
黑龙江省总工会刘东利撰文提出,当前加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规范企业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要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二是深入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注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调整和支付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职工内退状况的调查报告宁波市总工会调研室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不少企业对无法安置的富余人员采用了离岗休养即"内退"的办法。宁波市总工会对市交委、机械、医药、财贸、电子、建设、化工、冶金、纺织、二轻、教育等11个系统的188个...  相似文献   

13.
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力集体企业形成了包括集体职工、全民职工、外聘人员和劳务派遣工四类用工形式的多元劳动用工模式.在这种多元劳动用工模式下,集体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存在以下显著问题:集体职工“三角形”劳动关系存在隐患,全民职工的借调、借工现象普遍存在,用工管理方式与企业性质脱离,职工身份差异导致待遇差距,外聘人员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极易诱发劳动纠纷,并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对电力集体企业的劳动用工进行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13,(3):59-60
浙江省常山县总工会许木道撰稿.分析了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差的主要表现和企业社会责任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后.提出以下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几点建议。1.总结推广义乌、杭州等地经验.建立既适合当地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标准。着重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市场责任、环境责任、用工责任、公益责任等予以明确。对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产品质量、环保减排、低碳节能、劳动用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公益慈善、社会评价等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评价。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社会责任的推行,并设置相应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职工内退情况的调查宁波市总工会调研室改革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不少企业对无法安置的富余人员采用了离岗休养即“内退”的办法,由此引发出一些新问题。对此,我市总工会对市属交委、机械、医药、财贸等11...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用工调剂是指企业因生产淡旺季不同,彼此之间通过协商,短期互借员工,以解决企业生产淡旺季员工富余与短缺问题,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淡季企业员工收入,稳定了企业员工队伍,一举多得。企业用工调剂属于"灵活用工方式",但不同于劳务派遣、帮工队等非标准劳动关系用工形式。为保障用工调剂有序开展,需要加强用工调剂信息平台与协商渠道建设,解决用工调剂所涉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彭冰 《工友》2011,(6):42-43
针对劳动用工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劳动用工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吉林柳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劳动仲裁“五步调节法”,打造“阳光仲裁”品牌。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人们普遍感觉是:企业用工成本急剧增加,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人甚至将其看作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增量来源和大小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守法企业所增加的具体的、显性的用工成本是非常有限的,而不守法企业中所增加的用工成本也不超过企业总成本的2%,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压力。为此,呼吁企业必须合法经营,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运》2008,(7):58-59
程延园在《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健全规范有序、合法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完善劳动合同,规范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法》在规范用工制度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其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制度覆盖到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规范以及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法理上,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关系结构可以区分为四类形态:标准劳动用工关系与非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主从结构",非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平行结构",标准劳动用工关系并存而成的"虚实结构",劳动用工关系与劳务用工关系并存形成的"综合结构"。与此相匹配,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法律责任可以从"用人单位—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两个维度区分为"雇主责任""共同雇主责任""连带赔偿责任"。这种复杂、交叉的结构性劳动用工关系增加了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难度。按照领域法学思维,超越"用工争议"的法学学科之困,采用类型化处理、对劳动用工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作出体系化的必要分立,协同适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必要时作出一定的限缩、扩张、例外解释,可以有效推进多重劳动用工关系问题的法制化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