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工单位与法律规定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具有共同雇主的属性,《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可以适用于规范用工单位退工的情形。用工单位退工和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具有高度关联性,应当区分不同退工事由和劳务派遣类型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视角下的劳务派遣雇主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快速发展,因被派遣劳动者在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而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由于劳务派遣中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给建立在传统雇佣关系基础上的雇主责任规则带来了适用上的难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2款对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作出了新的规定,不仅能够解决劳务派遣情况下雇主责任分配所面临的法理困境,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原则,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不必要的泛化,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与实务界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再就业所形成的用工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上的两个基本范畴,在经济基础层面,超龄劳动者再就业形成的应当是非常态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在上层建筑层面,超龄劳动者再就业形成的应当是非标准劳动法律关系。为彻底解决现阶段超龄劳动者再就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取消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年龄限制,变强制退休制度为弹性退休制度,同时将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与劳动关系的状态脱钩,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后如仍未退出劳动过程的,用人单位无须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义务,但双方的劳动关系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期,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收入的降低成为德国劳动法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直指标准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稳定生计的核心功能。与此同时,非典型用工呈现上升趋势,加之老龄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新挑战,德国似有告别标准劳动关系及放弃劳动法与社会法规范之象。然而,无固定期限的标准劳动关系不仅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法律关系的命脉,同时也是德国社会法体系的逻辑起点。对德国而言,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如若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劳动关系与巩固社会保障,不仅不应告别标准劳动关系,而且必须由劳动法与社会法保障的标准劳动关系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对于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确认的理论瓶颈在于我国当前的标准劳动关系模式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用工实际不符。以非标准劳动关系理论为突破口多元化劳动关系认定模式是解决上述瓶颈的出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理论下,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确认的标准简化为业务从属标准,在具体判断上需要确立三项基本原则:中间自然人不阻碍劳动关系原则;劳动关系不突破民事合同关系原则;基于法律技术考量的连带责任原则;同时,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体系应着重确立三种特殊规则:口头劳动合同+不实否认劳动关系的双倍工资支付规则;灵活工时制+法定、行业工资基准规则;劳动者自由离职+用人单位结清待遇无因解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企业用工调剂是指企业因生产淡旺季不同,彼此之间通过协商,短期互借员工,以解决企业生产淡旺季员工富余与短缺问题,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淡季企业员工收入,稳定了企业员工队伍,一举多得。企业用工调剂属于"灵活用工方式",但不同于劳务派遣、帮工队等非标准劳动关系用工形式。为保障用工调剂有序开展,需要加强用工调剂信息平台与协商渠道建设,解决用工调剂所涉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就业形态下的灵活用工对传统的用工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就业形态的灵活就业人员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有关部门从强化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责任、提高劳动者的参保和维权意识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从劳动派遣三方关系看雇主的责任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派遣制度自在我国出现以后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律理论和立法的空白,随着《劳动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使劳动派遣在我国有法可依,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只要理清劳动派遣中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关系,相关的责任分配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协调是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笔者认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从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入手,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的相互关系出发,通过政府(第三方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及工会组织(协调主体)各自发挥能动性,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创造条件、寻求支点。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适当干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关系协调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为实现劳动的过程而建立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1.
工作规则,也就是我们一直所称的“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系达到法定雇用人数之用人单 位依据法定程序制定的“内部规则”。其性质尽管存有多种学说,但其规范性却被理论与实务界所接受。换言 之,它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皆具相应的约束力。工作规则是否完善关涉劳动法是否有效实施,亦可称其为劳动 关系是否和谐的衡量器。《劳动合同法》第 4 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但仅仅一个条文不可能将 该项制度应有的内容全部规定其中。我国学界与司法实务对其名称、属性、效力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准。 劳动者常常被“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所左右,而制度的边界又模糊不定,执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往往成为 管理者的借口和托词。因此,完善工作规则制度,塑造其中法理,是劳动者之劳动能够有章可循、用人单位管 理避免恣意而为的根本所在,亦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编制外人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劳动合同用工中,劳 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引发的法律后果的逻辑解读应为:如果劳动者的 连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则新用人单位负有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如果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 不满十年,其意义仅在于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时,是否应当合并计算劳动者在原用 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的性质不应视为是属于被派遣劳动者的“新用人单位”,而通 过界定“逆向劳务派遣”或适用实质雇主判断规则,寻求用工单位承担实际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的裁判思路, 应当审慎。劳务派遣用工中,劳动者是否享有要求劳务派遣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亟待立法明确。  相似文献   

13.
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我国重要邻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国家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劳动用工风险亟须予以关注,主要表现在劳动法律制度频繁变动、外籍劳工配额限制严格、劳资纠纷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等方面,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的推进。为此,在国际层面上,应加强双边或多边劳务合作协议,有效消除劳务贸易壁垒;在国家层面上,应增强劳动风险指引精准性,切实做好风险防范预警;在企业层面上,应遵守当地劳动法律规制,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属地化,提高企业集体谈判水平,加强用工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是劳动关系结构和调整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尚未形成。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不能依赖于工人自发的集体行动,劳动关系深层结构调整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与市场经济国家先通过集体劳动关系立法、然后规范自发的工会组建与集体行动过程、逐步完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路径不同,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只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顶层设计",首先要完成体制内企业工会职能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构建集体劳动关系法律体系,从而推动形成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维护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中公平和效率的规制问题。本研究认为:政府规制是劳动力市场自由、高效运行的保障;劳动力市场失灵是企业存在和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政府规制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中的效率,并解决其存在的公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规制效率,本研究建议: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消除市场分割;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形成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灵活性用工的劳动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共享用工在人力资源调配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但同时也暴露出苗头性的滥用问题和深层次的症结根源.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共享用工的发展类型、差异比较、共性特点及未来趋势,剖析共享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实践中共享用工形式多样、法律关系含混复杂.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法律性质及劳动用工关系界定不...  相似文献   

17.
平台经济在各国的发展状况不同,各国对其涉及的劳动关系认定等问题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也不同。日本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认定相关探讨建立在个别法与集体法对劳动者概念之界定、相关的判例和学理的基础上,主要思路是修订现行《家内劳动法》与导入德国"类雇员"概念。在充分考虑日本对于平台经济之定位与我国有所区别的前提下,其兼顾"如何划定适用对象"及"对其采用何种规制"的政策研究方式,以及构建"类雇员"概念的相关探讨,对我国相关政策研究及法律制定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迅速崛起,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关系限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维权途径等方面的原因,该群体不仅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相对偏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更是明显低于在职职工,而且大都未参加工伤保险,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研究建议,调整现有劳动关系认定模式、强化顶层法律设计、推动平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以促进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