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的进程中,发展愿望的表达,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实践的推进,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凝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与"世界化"是深化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两大视域。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中国要加快发展经济、加紧改革政治、加强提升文化。科学发展观创建了科学发展模式,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和价值范导,为世界文明宝库提供了创新思想成果。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继续发展的实践基础。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的世界价值。中国化与世界化相交融是科学发展观深入发展的创构方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执政理念确立之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全党的统一意志,形成全党的统一实践.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执政机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形式.要通过权力制衡、民主公开、规范程序、广泛监督,形成科学执政的机制,提高科学执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战线如何在实践意义上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战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统一战线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为统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找准科学发展观与统一战线的结合点,创新工作思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统一战线工作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科学手段,创建统战工作的评价体系,使统战工作走上良性运行、科学发展、有规律可循的崭新轨道。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哲理底蕴。要从哲学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论,必然涉及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和哲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丽萍 《长白学刊》2006,(5):110-110
一、科学发展观的对象结构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理念来定义发展,并确立发展的目标;通过科学或科学的手段实现发展,并达到发展的目标。那么,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问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历史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与物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科学发展型政府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国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积极应用到政府自身建设上来.不断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型政府。科学发展型政府的基本要素:以人为本是价值核心.民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和谐是目标.学习是动力。  相似文献   

8.
郭正伟 《今日浙江》2009,(18):50-51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维稳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维稳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维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牢固确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以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推进维稳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彤  杨秋菊 《前沿》2012,(17):39-40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问题.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拓展了研究视野.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及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倡科学的生态理念,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丰富生念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它的提出,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要树立科学理念,丰富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需求并且还要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三个北京”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三个北京"理念的提出:为什么? "三个北京"理念的提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科学结晶.2008年11月13日和14日,北京市委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务虚会,与会市领导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研究探讨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改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现既是内涵深刻、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又是来自实践和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既是管根本、管方向、管全局的执政理念,又是蕴含着丰富智慧、经验的领导艺术.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是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许素菊 《桂海论丛》2006,22(3):14-1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执政价值标准、执政核心、执政基础、执政要务、执政方式等重大执政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树立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必须科学回答“发展的主体是什么,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15.
张中文 《理论月刊》2005,(10):34-36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做了三点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观前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现的客观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是"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最佳的社会过渡形态方式;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后所肩负的社会全面发展历史使命.所以,科学发展现的实质意义是一场社会发展观的创新与革命.当我们用这一理念审视历史与现实时,它就不仅仅是一种增长与发展方式上的选择,而是一种更为深广意义上的人类社会进步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理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极大发展,是当代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提高发展的质量.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只有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才能摆脱现实困境、从战略意义上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本质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鲍晗蓓 《前沿》2013,(13):67-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是连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发展理念。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发展的历史要求,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 1.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价值问题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石。高考政策是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运行必须立足于特定的价值基础。高考政策改革的价值理念长期未能准确定位,严重影响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需要以价值整合为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基本价值理念上坚持公平选才,在技术层面上以科学选才为重要价值诉求,重构我国高考政策的价值基础,以科学的理念推进高考政策的改革和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