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亚民 《政策》2011,(5):22-24
一、发挥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发展中的作用是推进城市圈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心城市是引擎和龙头,通过聚集和辐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与其周边城市以及更广腹地间建立起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经济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设施效益等,使区  相似文献   

2.
卢美松 《政策》2005,(8):12-12,18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形成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开放的理念,抓好圈内城市间、城市圈与省内市州间、对省外尤其是中部各省和国外四个层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3.
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长江论坛》2005,(4):21-25
21世纪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基础和前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动机是区域内城市经济一体化,即城市圈经济的发育形成.武汉作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作用,是东西互动、南北联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建设武汉经济圈,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振兴崛起和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经济圈资源要素的现状分析,初步提出了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互动规律和武汉经济圈良性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武汉是长江中游经济圈即武汉经济协作区内城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在长江中游经济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汉与经济圈内其它城市因区位、发展条件、国家投资和长期积累等发展基础的不同,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其它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了武汉在经济圈内的支配地位,和承担带动经济圈内其它地市发展或为其发展提供条件和机遇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它地市共同支持武汉发展,为武汉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发展资源和必要发展条件的责任。由于核心——边缘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汉通过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与经济圈内  相似文献   

6.
总部经济聚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各大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全面把握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规律,积极借鉴国内外典型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武汉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城市间深度整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区域整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城市的现实选择.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据初步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城市间深度整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区域整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城市的现实选择.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据初步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与水运交通的发展及其交互影响,港城空间关系由一体状态被迫渐变成分离状态,并且港区空间与主城区之间的距离有越来越远之趋势。港口与城市的关系将会逐渐减弱,但港口与腹地区域的关系将会逐步加强。武汉由于其在国家层面、腹地层面、长江流域层面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的地位,其港城空间关系的变迁趋势虽然不能代表整个长江沿岸城市的港城空间关系变迁趋势,但也是大多数同类城市所共有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认识和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提法比较空泛,这只能作为长远发展的结果,很难成为目标。发挥武汉在湖北和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中心城市作用是比较实际的。现代经济的发展,靠一个个城市孤立封闭地运行很难成功,必须发挥经济区域优势。从世界范围看,已逐步形成欧盟、东盟、北美贸易区等区域  相似文献   

11.
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黄冈应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先旺 《政策》2009,(5):25-27
推进武汉城市圈商贸市场一体化。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圈内城市加快发展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3.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特大的中心城市,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区位、市场、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潜力和优势,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的中心城市相比,在经济实力与产业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14.
建设武汉都市圈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有利于加速湖北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在具体推进武汉都市圈协作联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市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科教、规划等六个方面率先切入。  相似文献   

15.
“大武汉”与长三角城市圈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密集地区。长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先行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对这两大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大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SWOT框架下观察,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五大优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水资源优势;三项劣势:腹地和城市圈支持不足、投资环境与沿海先进城市存有明显差距、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四大机遇:国家扩内需战略转型、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国家对武汉战略定位调整;一项威胁:宏观经济波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总体判断: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过程或许比较艰难,不大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2):F0002-F0002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固.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将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进行整合,实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实施鄂黄黄一体化战略对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通过鄂黄黄"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湖北及武汉东部形成一个新的、与武汉并驾齐驱的大型城市,将有力提升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鄂东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武汉会展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湖北社会科学》2002,(10):101-102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武汉市的会展经济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务之急是提高武汉会展经济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竞争力,从而使武汉的会展经济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武汉港口物流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金华  杜涛  施雯 《学习与实践》2006,(12):165-168
加快实施武汉港口建设,大力发港口物流,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利用港口物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强城市或区域经济的开放度,是促进武汉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强化武汉在中部崛起中战略支点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