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步伐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消费社会和:k众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大众媒体的泛滥更使人们无处遁形并被不自觉引入消费大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问题。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地位很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男性依然占主导地位,女性更多地被置于从属地位。在消费社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众传媒对于女性“身体”、“苗条”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和渲染。可以认为,在消费社会里,女性更多地被当做一种资本或物品,具有交换价值属性,而非作为独立的个体被看待。  相似文献   

2.
作为备受都市女性观众欢迎的“小妞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剖析当下都市女性生存与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而对“小妞电影”中的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仔细观照是体认片中人物乃至当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有效策略。“小妞电影”集中且深刻地折射出当下社会都市女性所存有的精神焦虑,这是不同于传统性别二元对立冲突的生存焦虑,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对身体与空间的焦虑是都市女性焦虑的两大源头,通过对“小妞电影”中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文化指认,我们可以准确地认识到当下都市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而在传统女性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为新时期女性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年“穷游”现象作为近年来一股流行之风,借由网络及社会化媒介迅速演变,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征的亚文化.它兴起于青年对都市喧嚣文化的抵抗,对精神家园崩溃的抵抗以及对慢生活的追求.通过“从旅行直播到生命故事”和“从穷游圈子到旅行文学”两种方式来完成青年穷游自我形象的构建及身份认同的展示.然而,集“拍摄者”、“叙述者”于一身的青年穷游一族对风景美图的过分关注,使其难掩“表演”、“自恋”的嫌疑,在消费社会里更是成为商业化收编与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徐坤,以一位女作家与女学者的双重身份,在创作中拆解男女平等的神话,消解男性知识精英的权威形象,质疑女性现实文化处境,揭示了女性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对女性心理与身体的羁绊,力图建构一种健康的女性人格.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不仅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宰,更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自主意识并没有与科技文化一起成长起来,很多女性似乎更乐于处于一种安逸、依附他人的状态.这时,女性、女性的身体都成为消费的对象,女性审美也面临严重的考验.在男权意识形态下,身体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而身体也是女性审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人礼”是我国古代“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标志个体从家庭进入社会的重要仪礼,历史上的“成人礼”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冠礼”与“笄礼”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实行最为普遍的“成人礼”形式,“度戒”却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族男性“成人礼”,不同形式的“成人礼”在仪式过程、仪式内容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网络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征.譬如智能手机技术的进化,蜕离了单纯的记录功能,更多地从事用户的个性化生产.由此衍生的美图软件,更是让青年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自身设定的亚文化风格虚像视图中,产生满足与认同.而这种再造身体的时尚表征实质是让青年借助想象产生“虚假认同”.在营造的幻像中,青年群体消费情色、表演奔渍、并被操纵实践,最终导致主体性自我的迷失.由此,重申网络亚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殡葬活动中一切的事物、现实、感性等诉求都最终归结到“身体”。以殡葬消费产品为切入点,可以看到在具备“线性的”、“平行的”和“交错的”特征的社会时间中,“身体”呈现出未完成状态,“身体”是个人与社会的动态互构中不断增添新的维度的复合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遭遇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格素质要求,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应当被视为一个全面的意识形态教育及其信念的建构过程。在西方消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连同其中的意识形态开始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时候,有必要适当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开展围绕着“消费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男性文本中,母性崇拜无疑是最古老、最传统、最常见的话题之一。从文学、文化的角度,追溯毕飞宇小说母性崇拜意识,发现他作为男性作家身上同时兼具了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自然人”的男性,对母亲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依赖,但作为“社会人”的男性,又会自觉地排斥母亲权威在其身上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