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部分地区21个养猪场1081头份猪鼻腔分泌物和病死猪肺脏材料分离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661株,平均阳性检出率为61.1%,个别猪场最高检出率为93.3%。分离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Pm)99株(D型95株,A型4株),总平均阳性检出率为9.2%。99株是在3省10个养猪场264头份病料中分离到的,阳性率为37.5%。调查结果表明,Bb污染甚广,本菌感染的猪场多为非临床型猪场。产毒素Pm虽然仅在3省、市10个猪场分离到,但其中有9个猪场是猪萎缩性鼻炎临床型猪场。说明临床型猪萎缩性鼻炎与产毒素Pm混合感染有关。Bb感染和不良的饲养管理、地理环境都有助于产毒素Pm在猪鼻腔中定居繁殖及传播,从而使病情发展加速。  相似文献   

2.
早期断奶应激(EWS)对仔猪的生长、体重、行为和发病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试验分为2组进行观察,Ⅰ组为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Ⅱ组为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断奶后第1d,平均每头日增重分别为10和30g;第10d分别为113和128g;第20d分别为422和477g。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昼夜行为发生改变,兴奋、追逐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断奶前1d,平均休息时间占70.84%,活动时间占20.83%,采食时间占8.33%;断奶后第1d分别为25.00%,62.58%和12.50%;断奶后第5d分别为50.00%,39.58%和10.42%;断奶后第10d逐渐趋于正常。早期断奶后使仔猪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平均总发病率为73.19%,死亡率为8.25%。其中腹泻发病率为49.48%,死亡率为5.12%;水肿的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为2.58%;咬尾咬耳综合征和僵猪综合征发病率分别为17.53%和3.60%,死亡率为0~0.5%。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某大型种猪场暴发母猪妊娠后期流产,经血清学试验、病原分离鉴定和小动物感染试验,诊断本病系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鸡胚分离株FL 第3 代的毒力(ELD50) 为10 .7 。  相似文献   

4.
一猪场爆发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一大约克和长白猪的保种场,1996年曾出现11头母猪空怀,1997年2月22~28日妊娠母猪连续发生5窝早产1~2周,共产仔猪48头中死胎40头,其中10头已自溶变黑,另8头弱仔3天内死亡。另有4头母猪多次返情,配种后1~2...  相似文献   

5.
以现场访问和试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宁夏12个县(市)部分山羊群流产现状调查和试验点三个产羔季节的观察,获得如下结果:全区4个地区有12个县(市)流行山羊流产,包括42个乡(镇)192群(户),流产率为27.88%,个别群高达89.91%。流产时间可持续5个月,以10月和12~1月为高峰期。其中以妊娠1月龄流产最多,占整个产羔季节流产总数的10.23%;2齿羊流产为流产总数的52.27%,营养差的母羊比营养好的母羊流产率高28.22%。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青海省某猪场仔猪发生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8.2%,死亡率18.1%,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查,诊断为猪巴氏杆菌病,经综合防治,控制了疫情。1发病情况青海省某猪场1997年4月7~18日分3批从四川某地引进2月龄仔猪657...  相似文献   

7.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J-1株经一系列培养和蚀斑克隆,筛选出一株蚀斑大小为2.7~3.1mm的克隆株(JN-1株)。该株分别以10 ̄(5·725)TCID_(50)足掌皮下注射和10 ̄(4·72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1日龄肉鸡,以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肉用种鸡,均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敏感雏鸡体内传代5次和鸡胚细胞内传代10次,无毒力返强现象。雏鸡的最低免疫剂量为10 ̄(3·725)TCID_(50),抗体持续时间达9个月以上。用JN-1株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后7、14、21和28天分别用强毒于足掌皮下攻击,临床保护率分别为2/10、9/10、10/10、10/10,病理保护率分别0/10、7/10、9/10、10/10。抗体应答反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JN-1株的免疫作用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体外中和病毒试验显示,JN-1株抗血清能中和J-1、S_(1133)、FDO和H_(9307)株。在5个有疫情的肉用种鸡场共免疫28000余只仔鸡和种鸡,免疫后再无AVA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8.
浦江县某一新办外贸猪场,于1998年1月发生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初生仔猪在2~3日龄整窝突然发病,经1~2d后基本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PR)。1临床症状初生仔猪发病后全身发抖,停止...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GIB) ,并分离出IBV JB9702 株,HA 效价为212,EID50 为10 -6.81/0 .2 m 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JB9702 + NDV LaSota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4~6 ,LaSota 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10~11 ;用IBV JB9702 病毒液1∶10 稀释后感染经IBV H120 弱毒疫苗免疫雏鸡,发病8/10 ,死亡3/10 。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13个地(州、市)28个县(市、区)的6个大型种猪场、28个规模化养猪场和69户专业户养猪场1995~1997年上半年仔猪腹泻的流行、危害及免疫治疗效果等进行了突击调查。所调查的大型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和专业户养猪场本病近3a的发病率分别为21.02%,59.55%和48.85%;29.55%,64.37%和58.76%;30.85%,67.38%和61.61%;死亡率分别为14.13%,30.16%和30.41%;14.15%,36.17%和32.40%;14.97%,37.33%和33.30%。表明本病在甘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被调查的34个猪场中,有7个猪场母猪和仔猪曾先后应用不同疫苗免疫,并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但均未获得理想效果。对12窝46头病愈仔猪和等量健康仔猪称重比较,其平均体重比为11.33,表明本病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该病主要的危害对象是未断奶仔猪。  相似文献   

11.
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广东3个大型集约化猪场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286份血清,总阳性率35.3%,其中仔猪、生长肥育猪及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5.6%、25.8%和47.4%,XG猪场有流产、死产史母猪的阳性率(69.4%),显著高于正常经产母猪(45.5%);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衣原体病对广东集约化猪场母猪繁殖及其他猪的发育、生长已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从有代表性的猪流产衣原体中选择出抗原性良好的菌株,研制成功了猪流产衣原体灭活苗。该苗对猪的最小免疫量为1ml,4~8℃下的有效保存期为2年,免疫持续期为1年。在青海、陕西、广西等省(区)免疫适龄生产母猪1万余头,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在湖南省娄底、益阳、长沙等地的部分猪场先后发生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此病在湖南省尚未见报道,笔者对长沙某外贸出口猪场发病猪群进行了系统诊断。1 发病情况该猪场有母猪240余头,仔猪1000余头,生长肥育猪700余头。4月15~16日开始发病,先后有10余头母猪、100余头仔猪、20余头生长发育猪发病,总发病率在8%左右,总病死率达72%。2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多突然死亡,有些表现体温升高(41℃左右),呼吸急促,犬坐式呼吸,治疗不及时常于2d内窒息死亡。慢性病例体温稍有升高,咳嗽,腹式呼…  相似文献   

14.
将北京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株BJ2 和BJ4 的ORF 7 及部分3’端非编码区( UTR) 的RTPCR 扩增产物克隆连接于p GEMTeasy 质粒载体上,重组质粒经EcoR Ⅰ酶切鉴定后进行了双链测序。测定的基因序列与欧美标准毒株已知序列比较发现,BJ2 和BJ4 株与美洲VR2332 株非常接近,在其长度为555 bp 的cDNA 序列中,仅与VR2332 株分别相差1 和2 个核苷酸,其中ORF 7 的核苷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高达100 % 和99 .46 %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为100 % 和99 .25 % ,3’UTR 则完全相同;而与欧洲LV 株则有明显差异,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8 .00 % 和67 .00 %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65 .00 % 和64 .00 % ,且BJ2 和BJ4 株与LV 株相比缺失了KKSTAPM 和ASQG 两段氨基酸序列,而3’UTR 则比LV 株多出38 nt 的一段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J2 和BJ4 株属于同一基因型,且具有VR2332 株的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分离自甘肃兰州和天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L_2株和Ts株,以对倍的蜂胶水乳剂为佐剂,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灭活疫苗。用该苗0.5ml接种5日龄或7日龄雏鸡,免疫后21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50%~60%,免疫后28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用该苗1ml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AGP卵黄抗体效价可达1:64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李学伍陈焕春1)杨艳艳方六荣1)吴斌1)周复春1)索绪峰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郑州450002)1995年3~7月,湖北省某地养猪场的50窝仔猪共511头,整窝发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而产仔母...  相似文献   

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所属17个猪场的猪群发生以皮炎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对猪场类型,发病季节,病猪年龄、品种,所用饲料,猪舍结构,饲养方式,病原学调查及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缺锌症。用含0.1%~0.2%硫酸锌(ZnSO_4·7H_2O)的高锌饲料对10个发病猪场的4000多头发病猪和同群未发病猪进行治疗和预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母猪感染PrV后表现为流产、死产或胎儿干尸化;仔猪常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涎、呕吐、腹泻以及抑郁震颤,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乃至死亡,其中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广东省Pr病例逐年增多,某些猪场受到严重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了解Pr的流行情况以及为开展免疫预防提供依据,我们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和动物接种试验对广东省5个猪场的流产胎儿与初生仔猪进行了Pr诊断。1 流…  相似文献   

19.
免疫猪场发生猪瘟的原因及防制某猪场1992~1994年连续有猪瘟流行,损失惨重。流行情况母猪发生猪瘟带毒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趋向慢性化、非典型化,以繁殖障碍、发热、流产为特点,3a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干尸化及产弱仔和震颤仔猪共85窝,占9.7%...  相似文献   

20.
在双城市剖检10种畜禽267头(只),检出寄生性蠕虫91种,隶属3门4纲20科55属。其中吸虫9种(9.9%),绦虫20种(22.0%),线虫61种(67.0%),棘头虫1种(1.1%);蠕虫中优势种共28种(30.8%),人畜共患虫种31种(34.1%)。在所检出的蠕虫虫种中,卷棘口吸虫、粗头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八钩膜壳绦虫、内翻双盔带绦虫和普氏剑带绦虫为黑龙江省新记录,使本省畜禽蠕虫数由163种增至169种,人畜共患蠕虫数由55种增至5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