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南京解放之前,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了很大程度的协调、合作。随着国民党政权日趋瓦解,为维护在华利益,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的离心倾向凸显。新中国成立后,英国置美国的压力于不顾,自主地作出了与中共政权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综观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华政策,美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国家利益决定着英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20日,美国共和党人布什宣誓就任美国第43届总统,美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基于国家利益。党派差别和形势变化等原因,布什政府在继续保持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总方针的基础上,其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有所调整,新的对华政策格局初步形成。一是继续推行接触与遏制并行、具有明显双重性质的对华总政策。适应冷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前后,为了获取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在和美国的妥协和较量中,苏联对华实行了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相呼应的"扶蒋非共"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与美国竞相抢夺在华利益;另一方面既承认国民党政府存在和接收东北的合法性,又限制其接收东北,既贬低和限制中共,又暗中支持其接收东北.这种政策明显暴露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应有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内容,但苏俄后来对此予以否认。苏俄在归还中东铁路问题上前后所持态度发生很大变化,主要动因是由这一时期苏俄对华政策的基本思想与具体实践所决定的。其一,苏俄政府关于中东铁路的政策实际上始终未变,即不同意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其二,《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关于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规定,是苏维埃政府两重性外交的结果。其三,苏俄政府宣布无偿归还中东铁路,是出于获得中国在外交上承认的需要。总之,决定苏俄对华政策的主导因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现实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美双方的实力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双边关系是不对称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势,主要是看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的变化趋向。而美国的对华战略又直接受其全球战略或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中长期动向是决定中美关系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对中国的认识与看法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华政策,分析了两届政府采取僵硬的对华政策的原因。通过发掘资料,本文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威胁性、侵略性和危险性,美国也明白这一点,所谓的中国更危险、更有威胁性和侵略性只是美国推行的遏制和孤立对华政策和动员其他国家支持这一政策的借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一直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中美两国基于国家利益所展开的一场大国博弈。在美国对华汇率外交历程中,利益集团一直是其幕后的政策推动者。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依据利益集团的参与以及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美国制造业利益集团、金融利益集团是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利益集团将自己的集团利益上升为美国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有诸多举动。美国政府先是频频插手中国南海问题,同时又发布了多份主张对中国采取对抗战略的文件,包括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布的《修订美国对华大战略》等。中方需要及时进行分析,探寻是哪些力量正在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变化,并掌握类似活动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因此,在二战中中国也就成为了远东地区的主要焦点。抗战时期,西方大国对华的不同政策反映了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的对立和统一,而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则是抗日战争时期西方对华政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苏中两国弹道导弹的防范,约翰逊政府突出"中国威胁",筹建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哨兵"系统。其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但亦兼行对华作战。鉴于其效费比偏低,美国决策层对"哨兵"进行修订。尼克松上台伊始对其完成规模缩减与作战任务调整,更名为"卫兵"系统。其中就"中国威胁"的宣扬明显降低,但却显著强化对华反导的实际作战准备。对华筹建反导系统是美国对华战略防遏的重要体现,为两国相互认知的改善及双边关系的尽早解冻制造了障碍。但就"中国威胁"的相对低调宣传亦反映出尼克松政府对华战略的微妙变化,是其对华政策温和因子的展现。而"卫兵"系统的最终下马也伴随抗苏伙伴国的对华国家关系新定位,凸显美中关系由敌对走向有限合作的历史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11.
1919年7月25日苏维埃俄国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了一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又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它是苏俄政府公开发表的一份对华外交文件,也是早期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中国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以来,美日对华政策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美国一改奥巴马上任初期的对华合作姿态,转而采取合作与施压并举的双重举措;日本则从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强调的"对等对华关系"转向防范为主接触为辅的强硬对华路线,同时两国还相互协调配合默契,联合一致对华的态势愈发明显。美日政策转变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值得中国深思。美日联合对华咄咄逼人2011年6月21日,美日两国政府公布了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强调了几点重要内容:一是"将敦促某些国家  相似文献   

13.
杨淑艳 《世纪桥》2004,(4):29-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苏联对华实行“联蒋压共”政策,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使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一、“二战”胜利后的世界格局及苏联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完全改变了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原先的六大强国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也耗尽元气,唯独美国大获战争之利,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1946年4月6日,杜鲁门上台后宣称要挑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美国凭借自己强大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对华政策发生演变,具体表现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活动之中,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美国大使的态度。司徒雷登由最初作为"驻华大使的最佳人选",发展到"对华政策的执行者",最后成为"无奈的离别者"。从人们对司徒雷登态度的转变中,可以窥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微妙演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利用最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分析约翰逊时期影响美国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决策的诸多因素,为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约翰逊这届政府任期伊始,就感到美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老政策难以延续,因而不遗余力地寻找新的手段以维持旧的局面。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约翰逊政府经历了持续的决策争论和反复的立场摇摆,最终确立支持具有“两个中国”意味的“设立研究委员会”的决议案,作为防止其联合国中国代表权政策失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伊始,虽说有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意愿,但其对华核战略与前任约翰逊并无本质区别,仍然在强调中国核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对华进行遏制。不过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特别是有关苏联打算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流言逐渐增多,甚至在官方渠道苏联外交官员开始对美国进行试探,这时美国政府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苏中三角关系初露端倪。因此中苏边界冲突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机遇,但是核因素却是加速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仍是传统式的--支持蒋介石政府。但是,战场风云的变幻,国民党军队、政府令人失望的状况,以及共产党日益强大的事实等等,这一切使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受到了严重挑战。为了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中国内部纠纷中失去在中国的地位,美国政府有必要重新考虑其僵硬的对华政策。于是,有条件地支持蒋介石的政策在这时出现了,它反映在1944年-1945年间的一系列事件中。抗战后期美对华政策对于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因此,探讨分析这一政策还是很是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逐渐偏离前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一致的原则,在对日宣战的问题上向中国索取利益。这种政策的演变主要是苏联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苏联大国主义和满足其民族主义私利的一面就暴露无遗。同时美国的纵容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对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福泉 《理论学刊》2007,(3):102-104
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两国贸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指出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双重性质,即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美国总体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又是美国总体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订的因素可以看到,未来一个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保持稳定和良好状态,但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