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的规定是模糊的,对劳动者的范围规定是限制性的,这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不利于劳资矛盾的解决,也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法治化。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在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应当确立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而对劳动权主体的立法则应当确立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2007年,由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法律的出台而被媒体誉为“劳动立法保护年”。随着这一部部法律的出台,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欢呼雀跃,由此形成的社会主流看法是,《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结晶,它的颁布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前社会劳动用工制度中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起到极大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法》第31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辞职权,体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理念。但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表明,劳动者单方预告辞职权的立法还有缺陷。  相似文献   

4.
要客观评价《劳动合同法》,该法对促进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规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证实《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不合理用工成本。就用工灵活而言,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现象。因为违反规章解除和相关弹性概念的存在,《劳动合同法》的解除保护也并非是彻底刚性的。由于修法的共识并没有形成,相关立法的配套问题没有解决以及经济下行的特殊背景,目前修改《劳动合同法》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真正给企业带来负担的是税负等其他因素,修改《劳动合同法》并不能解决企业负担问题。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个问题是集体合同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劳动关系分层处理未能完成。在短期内,解决现有问题应充分发挥司法的能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立法:寻求适用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出现了“权益保护”论者和“成本优势”论者的争论。争论陷入了利益规范的争论,即诸多劳动标准多少、高低、宽严等的争论。其实,他们有着共同的立法取向,即利益规范取向。立法应是基于“基准”利益的权利规范取向,而不应是利益规范取向。权利规范取向,还应该是劳动者权利规范取向。寻求这种取向,可能使上述争论达成共识,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避免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劳动法》为龙头的劳动法律体系。但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立法过于原则、层次低和相对滞后。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加入WTO,参与国际贸易的需要,我国应当加快劳动立法,制定《劳动法典》,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我国实践中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从更高层次制定规则,规范集体协商行为,是当前我国推进集体协商深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立法问题。中国集体合同立法应该尽快提上国家立法日程。  相似文献   

8.
立法规范劳务派遣刻不容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公布,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一时引起广泛关注。有关各方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这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和看法,其中劳务派遣是引发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向劳动者倾斜不仅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需要,也是追求法律公正与公平的现实需要。《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倾斜的力度是适度的,并不存在倾斜过度问题。《劳动合同法》只有向劳动者倾斜,侧重保护处于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倾斜中调整和平衡雇佣双方的关系,才能建立起平衡、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效劳动合同的立法严谨而又切合实际,不但能够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能够促进我国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如果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滞后于社会现实或法律调整过于超前,其产生的结果可能与立法宗旨背道而驰,不仅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会遭受损害,也会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确立无效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无效劳动合同立法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模式是,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不健全的同时,强制企业保障就业稳定,这一模式是不成功的.<劳动合同法>直接规范、调整劳动关系不同群体的权利利益,触动了最敏感的关系,它的实施本身就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关系状况、不同群体对比关系,是比较难实施的法律,而现在,<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出现的不严谨、歧义等各种问题,又为实施<劳动合同法>带来更多不应该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因涉及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它有力地推动着传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十五年之际,本研究从"实践实施""社会价值""立法属性"及"立法宗旨"等角度,对其探索、实施与推动予以回顾探讨.本研究认为:《劳动合同法》是最为典型的社会法,对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的<劳动合同法>,旨在打破长期以来"资强劳弱"的格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通过调查与统计资料显示,宁波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发展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法的立法精神与主旨,宁波应该从制度细则、第三方的积极参与和劳资双方互动三方面入手,推动劳资关系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特别反映在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规范和企业用工方式的引导上.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期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影响,使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出现了复杂的局面,在一些领域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问题重义加剧.面对复杂形势工会的应对需从几个方面人手:坚持推进<劳动合同法>等各项劳动法律的实施;重点关注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充实与完善;学会因应不同经济环境的工作思路的转换和工作方法的调整;大力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强化工会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作用;力促政府政策调整,在保民生基础上振兴经济.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引起全社会各方关注,劳动关系双方也在积极进行调整。对于具体条款的理解存在不统一,有些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分歧。《劳动合同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劳动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引起全社会各方关注,劳动关系双方也在积极进行调整。对于具体条款的理解存在不统一,有些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分歧。《劳动合同法》对于中国社会的劳动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可能会以《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契机,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大劳动者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升级。《劳动合同法》不会对企业内迁、外迁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有些企业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内迁,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寄望于这部法律扭转当前的劳资格局,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但是,这部法律的良好实施取决于用人单位守法的自觉度、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度和劳动保障监察的力度.只有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细化<劳动合同法>的抽象条款,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和监察力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确保了员工在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基本人权.然而,基于降低用工成本的动机,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地规避劳动合同法,漠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凸显了其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前亟需建立企业自主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将劳动合同法的外在约束转化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内在激励,形成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