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这些女性青年出身平凡却心存梦想,因孤独无依而渴望爱情,性格泼辣却为人善良,“女汉子”一词语义泛化,褒义色彩日益浓厚。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艰辛的生活现实、新媒体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隐喻功能以及“女汉子”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网络狂欢,导致“女汉子”热迅速爆发。“女汉子”热是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影响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它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彰显女性独立人格、净化拜金主义婚恋观、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玉 《工会论坛》2009,15(1):149-150
女性在传统生活中处于社会底层和被压迫的地位,传统的价值观念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及着装习惯。透过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变迁,我们所看到的是女性开始走向解放与个性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理论与实践进行中德之间的比较研究,既能增进彼此了解,又可促进相互学习。回顾历史,中德两国妇女运动的产生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当代女性形象未能摆脱刻板僵化的性别角色模式,并常常受到媒体和商业化误导的影响。在女性就业方面,德方专家强调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理念,中方专家则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质量、女性平等获取资源、为家庭工作平衡提供政策支持等建议。全球女性主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拓宽女性主义思想的范围;而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20多年来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风行千年的缠足习俗,在近代由最盛走向衰落,并被彻底根除。这一遽然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千年金莲“美”的观念,为什么会突然被鄙视了几个朝代的天足观念所取代?是什么因素促使近代放足观念的形成?本文主要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男性的倡导、服饰的变迁和女性的部分觉醒来分析、探求近代女性放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本当代女作家川上弘美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日常与非日常因素相结合,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幻想”或“异界”中的荒诞故事,揭示在不平等的两性与家庭关系中单身女性、妻子、母亲等不同女性身份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借鉴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逐一分析《故事开始》《爱怜记》《风花》等川上弘美的早期作品,可以剖析川上弘美文学中的女性异化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女性异化的成因。川上弘美的作品以虚构叙事呈现了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中论及的性异化、母性异化以及全面异化。透过这些女性异化的表象可知,由情感匮乏导致的孤独是女性异化的直接原因,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男女性差等才是导致女性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夫人”的相关新闻报道不断增加,引起了越来越多女性的关注。她们对“第一夫人”新闻报道的解读不仅可以反映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也透露了中国女性对自我身份的构建趋势。通过对以“滚雪球”的方式选取的12名《人民日报》的女性读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质性分析发现,女性对于“第一夫人”新闻报道的解读可以总结为“政治上的犹豫”“成功观念的转变”以及“矛盾的自信”3个方面。这种结果让我们发现,中国当代女性的新身份构建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从《后聊斋》看近代女性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化发展到近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王韬的文言小说集《后聊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近代女性文化演变的轨迹。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明了他进步的女性思想:主张男女平等,承认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地位等;在婚姻观念中,表现出自主、一夫一妻等一些具有近代特点的婚姻追求。  相似文献   

8.
秋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中的花月意象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9.
网络与女性主义是信息时代媒介与性别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新媒体女性”非政府组织的官方新浪微博为案例,在网络行动主义理论框架下,通过虚拟民族志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可以探讨女性主义组织的网络行动特征,并通过其积极行动者的社会网络特征来分析女性主义组织网络行动的动员能力。研究发现,“新媒体女性”能够充分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抗争性话语的表达,对于积极行动者具有控制优势。其处于所在的积极行动者的社会网络的核心位置,具有很大话语权,但整个网络结构极为疏松,不具有凝聚力。网络整体对行动者的态度和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不利于其形成互动联合的网络行动模式,女性主义组织的网络行动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女性的“发髻”,是女性的身份和存在价值标志之一,是相对于男权社会的一种象征性标志。它不仅是女性服饰文化的中的一个“亮点”,而且也是女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等问题关注不够。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看,小说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在追求女性主体地位、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融合了西方文学中的“天使”与“妖妇”两大要素,形成了矛盾性的艺术特质。究其原因可见,这正是“天使”和“妖妇”的内在统一性及贝娄的性别政治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它们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对女性和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存在很多分歧。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应该拒绝她们的身体以及她们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超越女性的他者性,梳理女性主体意识。生态女性主义则认为妇女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妇女解放与自然的解放是相互联系的工程,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的统治下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性别主体结构的缺失在获取或付出“母爱”的感知经验方面变得明显。“母爱经验”主题的书写与接受在进入戏剧和电影的场域后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其迭代和异化的过程,小说《空谷兰》从英国奇情小说脱胎而来,后被改编成文明戏和情节电影,以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更新“母爱经验”的表达方式。《空谷兰》及其周边作品利用“奇观”的文化趣味来反映父权体制的压迫,重复着试图反抗却无法成功,最终将女性推向脆弱的“母爱庇护所”的“母爱模型”。而无声电影《神女》对于“母爱经验”的重现则体现于将“母爱庇护所”重建后再彻底打破,褪去了奇观趣味,《神女》的主演阮玲玉则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体经验与电影中看似可被反转的“母爱经验”结合,她在电影叙事中已经体验过相似的悲剧人生,却仍然不能依靠习得的“母爱”感知技能去应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体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困境,最终揭示出“母爱经验”发生异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极具个性的一位现代主义小说家。他一生致力于探索父权制的工业文明社会中男人与女人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其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自然与三位女主人公:莫莱尔夫人、米丽安和克拉拉,在符号上互为象征、融为一体;在经验上共历磨难、饱经摧残;在地位上沦为"他者"、被动失语的相同经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劳伦斯是一位为自然和女性而创作的作家,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和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往往是"女性化的",而女性又经常是"自然化的"。多丽丝.莱辛注重与女性相关的自然、社会、心理、文化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注重男女之间平等而理智的对话与交流。本文以《裂缝》为例,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着重揭示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在父权体制下,男性对女性、人类对自然的不公正的压迫,从而体会莱辛作品中所期待构建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共生的生态理想,试图唤醒人类心中的生态意识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朱迪斯·贝尔认为,现今的女性主义法学界没能有力地回应女性生活中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女性主义学者们从主流的智识辩论中抽身出来,反而把自己边缘化了。在本书中,贝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法学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重新焕发了女性主义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性别角色即社会性别,是指男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由于文化传统、社会期望的差异导致了男女不同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意识已经基本普及,女性的学识及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俨然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半边天”。同时女性不再如过去般依赖于男性了,然而“灰姑娘范式”的影视剧依然很受欢迎,且大有机械复制之势。因此,当前探究女性“灰姑娘情结”的社会心理根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间女权NGO,“女权在线”网站作为一个个案展示了这类组织的特点、功能和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这类站点拓宽了女性主义的大众传播途径、提升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对女性权利表达空间的拓展、女性权益保护的促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女性散文向人们敞开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神奇玄妙的女性世界 ,女性的发现是其多层阐释的一个核心主旨 ,对传统女性散文写法的变革给其带来了与以往迥异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0.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用他高度的理性态度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剖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及其形成原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穆勒对女性自由问题的深切关怀及其男女平等的主张,表明他有造福人类的热情和高度的事业心,同时他的女性自由观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