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庆吉 《学理论》2008,(5):80-84
1983年,世界哲学年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在那次会议上,没有中国人参加。会后发表了一个哲学宣言,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西方高度的经济发展,把人与人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难道说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与人与人之间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相对立吗?不是的。在孔子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世界,经济同样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基本价值观,都是从孔子这里来的。解放周末:近年来,江西滕王阁、山东曲阜孔庙、湖南岳阳楼等名胜古迹,纷纷推出"背诵古文免门票"活动。这尽管是种营销方式,却恰恰结合了今人拥抱传统文化的两种方式——历史建筑与经典文本。鲍鹏山:这样的活动有它的社会意义,可以看作是鼓励更多的人去接触经典文本、深入历史文化的一个努力吧。解放周末:作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传》等书的作者,您去过山东曲阜孔庙几次?  相似文献   

3.
"道"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着极高层次的意义。尽管先秦诸子对"道"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它作为反映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依据或原则却被共同确认,并被列为学术的最高范畴。孔子把"道"与"德"联系起来,用以表达社会伦常关系和人之为人的东西。于是,那使人感到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道"的范畴便转化成了人人都可以践履的社会精神原则。孔子追求"道",把达"道"和护"道"作为学术目标。在孔子学术里,充满了对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合乎"道"的精神内容的善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10,(2):39-39
<正>《光明日报》2010年1月22日刊登梁漏然的文章指出,近年来,孔子俨然成了影视市场的"新宠"。电影版《孔子》未播先热,佛山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版《孔子》只在拍摄中便赚足了眼球,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收入     
关心孔子的人,未必关注钱包;关心钱包的人,未必关注孔子.有朋友突然想到孔子的钱包,我觉得很有趣. 孔子一生,主张富民.他说:"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又认为"薄赋敛则民富",但孔子的富民主张未能付诸实施.他曾一针见血地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换句话说,鲁国国君并没有接受孔子"薄赋敛"的治国方略.鲁国如此,当时其他的诸侯国也大多如此.  相似文献   

6.
岑燮钧 《各界》2011,(3):47-49
晏子与孔子是有点过节的。本来,孔子在齐国做访问学者时,与齐景公有多次交往,并且给景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景公打算把泥豁田封给孔子。可是,晏子却劝阻了景公,说儒者是一群说得天花乱坠却不懂实务的人,那一套周朝的礼乐制度早已过时,不适合齐国,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5)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界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研究,对孔子的理想人格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学者们大多在重点论述理想人格的具体内涵,很少论述理想人格的判定过程。鉴于孔子的理想人格与心理学中研究的人格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基础。结合心理学人格研究成果,对孔子的理想人格进行判定及阐释,对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及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孔子其人及其思想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一般人的心目中,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大约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相:从<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看,他大体也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和蔼可亲的民办教师样.这种印象,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显然是不全面的.孔子还有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何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刘友田 《学理论》2010,(27):46-48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但"孝"却被他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在孔子看来,孝绝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还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准则,纬书说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生活有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由孝文化潜移默化所积淀的道德观念习俗,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过许多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人本思想,它与当代管理科学中人本思想是相通的。现代管理的一些内容,是孔子人本思想的延伸和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2.
宋儒曾说 ,“天不生仲尼 ,千古暗如夜”。其意是说 ,孔子出生前 ,世间被愚昧笼罩 ;孔子来到世间 ,才开始有文明。八九百年前的宋代人怎么说 ,我们不去管它。可是 ,到了今天 ,若还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 ,就不妥了。因为今天可以看到的有关夏、商、周三代的材料 ,远远多于宋代 ,今天可以比前人更清晰地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当代 ,认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奠基人的学者 ,以赵吉惠 (见其《儒学在现代中国》)、陈立夫 (见其《在国际孔学会议上的讲话》)、吴德耀 (见其《在儒学国际讨论会上的闭幕词》)为代表。笔者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理…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0)
孔子一生志于以其道易天下,因此了解孔子的政治活动对于理解他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孔子生活的年代,鲁国政局的特点是公室卑、三桓强。三桓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世卿,三桓专鲁政是孔子政治活动的大背景。南蒯、阳虎等人的叛乱,使季氏开始考虑抑制"旧式宗法家臣"的势力,擢拔非宗法性的才能之士为其所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孔子登上鲁国政治舞台。孔子主要的政治活动是夹谷之会和隳三都,隳三都失败后流亡国外。14年的流亡生涯,是孔子思想上趋于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孔子说:第一要"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要观其所由——观察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也就是本心。第三要"察其所安",就是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丁锡国 《侨园》2001,(2):36-37
不知是纯粹的巧合,抑或组织者的有意安排。新世纪的开初,孔子的后人们在一个颇有寓意的时间、地点,做了一次被他们称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1月5日——新世纪的新开端:“万仞宫墙”——物体厚重、给人历史厚重感觉的明代古城门前,孔子的后人们和来自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的客人一起,为一家旅游公司的诞生剪彩。那天的仪式,吸引了许多孔子的家乡人。但他们未必知道:这个颇有些来头的企业将对他们生活的小城,对他们引以为骄傲的那位伟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曲阜3000万元出卖了“孔子”? 曲阜国际孔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宣  相似文献   

17.
王孝华 《学理论》2009,(3):61-6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18.
在重塑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价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坐标,找到核心,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当代核心价值观。孔子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坐标系人物,"道"与"德"是孔子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孔子"道"的信仰为传统中国人提供信仰动力,"德"的信仰为其核心价值。后世儒家士人也通过各种方式推崇和践行孔子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这句话使孔子落下了一个歧视妇女的罪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据可查的资料,可以说明孔子与妇女的关系和他对妇女的态度。他认识的第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颜征在。颜征在是颜襄的三女儿,贤惠美丽。她刚刚14岁,63岁的叔粱纥来求婚。婚后一年生了孔子,颇受叔粱纥的第一夫人、第二夫人的妒忌与歧视,也受世人非议,说成“野合”。孔子3岁时叔粱纥病逝,竟然不让颜征在知道墓地在什么地方。她带孔子和孟皮(二娘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寻道     
《学理论》2013,(30)
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都在自身延续之中,客观上创造了一种文化形态,主观上则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起者,从其人物形象到其言行举止都成了这样一个文化的积淀和基础,成了中华文明得以是其所是,为其所为的依据和倚靠。通过分析《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试图挖掘孔子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像,即寻道的人格和完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