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谢渊 《重庆行政》2021,(3):68-70
我国民法典在动产担保物权部分,调整了原物权法、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关担保物权竞合于同一动产的处理规则,在判断担保物权优先受偿权顺位的"登记""占有"和"时间"三要素中,进一步强调了"登记"的重要性,并增设了超级优先权的条款.这使得原本就比较复杂的动产担保物权竞合问题在实践中变得更为复杂.对此,本文着重从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实践类型、处理规则、风险防范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正确理解和适用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让与担保制度是由判例确立的一种相当活跃的非典型担保方式。我国实践中也存在诸如按揭、在建工程优先受偿权等大量的让与担保关系,但法律对此一直未有规定。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以专章之形式规定了让与担保制度,首开了让与担保制度成文法化之先河。本文试从让与担保的概念、特征及其与我国动产抵押制度之冲突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总结德、日等国在处理相似问题之经验的基础上,就解决我国动产抵押和让与担保制度之冲突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让与担保制度是由判例确立的一种相当活跃的非典型担保方式.我国实践中也存在诸如按揭、在建工程优先受偿权等大量的让与担保关系,但法律对此一直未有规定.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以专章之形式规定了让与担保制度,首开了让与担保制度成文法化之先河.本文试从让与担保的概念、特征及其与我国动产抵押制度之冲突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总结德、日等国在处理相似问题之经验的基础上,就解决我国动产抵押和让与担保制度之冲突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孔羡芬 《前沿》2013,(8):74-76
德国建立了完善的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而我国只是在某些例外情形承认所有人不动产担保物权。所有人不动产担保物权具有独立性和顺序固定的特征,有利于防止不当得利、节约融资成本和拓宽融资渠道,适应了当代经济生活中促进融资的需求。鉴于所有人不动产担保物权的制度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必要突破担保物权的附随性原则和顺序升进原则,引进德国的所有人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担保物权制度既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工具.现代化的担保物权制度必须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为此,我国应当对现行担保物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地检讨,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安排担保物权制度,实现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蒋晴 《新东方》2007,(1):42-46
一、抵押权及其效力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继续保持对不动产、动产的占有,同时依照一定的方式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称为抵押。抵押权是由当事人约定的、用以担保债权受偿而直接支配标的物的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人所享有的利益是物的交换价值,即债务人届期不清偿时,债权人可以依法变卖担保物,以其价金偿付债权。  相似文献   

7.
企业担保,英美法称之为浮动抵押,是指企业以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设定抵押,设押财产可自由流转经营,于特定情事发生后,设押财产结晶为固定抵押以偿还债权的抵押。近现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建立了这一制度。而我国现行担保法尚未提及。1999年10月,梁慧星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第七章抵押权第四节中增加规定企业担保说明企业担保目前已在理论上得到承认,必将进入司法实践。但“草案”对企业担保权人的权利规定不尽完善。笔者认为弥补的方法是在法律中严格企业担保的设定,赋予企业担保权人相应的权利,明确规定各债权人的受偿次序。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人是指以房地产作为本人或第三人履行债务担保的企业法人、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抵押权人是...  相似文献   

9.
交易安全与效率视野下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担保交易是现代担保交易制度的核心。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是影响动产担保交易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对原有的动产担保交易法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对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完善。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过分强调公力救济,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功效的发挥。故应当改革相关制度,充分肯定私力救济途径,完善公力救济方式,使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动产担保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在物权法中设立让与担保制度,将其作为独立的一章,置于典型担保之后,在让与担保的法律构成上,应采纳非典型担保物权的法律构成,在保护设定人的利益,解释在库商品让与担保和设定人取回权上更能符合逻辑的推演,也更能体现让与担保的担保特性。我国让与担保的标的应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用于企业担保、在库商品等构成分子流动的集合物,以及楼花按揭和新形成或尚在形成中的权利三类。在解决相应问题之后,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发挥其优势,为社会经济开辟一条融资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个人破产制度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是维护交易安全,贯彻法的公平价值的保障。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强制继续履行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古已有之,现在它仍是大陆法系国家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确立的一种主要违约责任形式,具有重大的适用价值。强制继续履行的适用有其特别要件,并要遵循保障国家指令性任务或者订货任务的实现、经济合理性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侵权请求权优先权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一个新制度,是法定的担保物权,其成立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必备条件。侵权请求权优先权的效力包括担保范围、标的和对抗对象。侵权请求权优先权保障能够在私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私人权利。研究此问题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14.
错误扣船是依法扣船的异化。随着海事案件的日趋增多,错误扣船的概率也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海事诉讼法》对错误扣船并无具体的规定。因海事请求而申请扣押船舶是一种重要的海事请求保全制度.而实践中错误扣押船舶的情况又将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而且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亟待合理规范扣押船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票据法没有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消灭时效制度,有的学者认为对利益偿还请求权应适用民法上时效制度的规定.但是,从消灭时效的客体和功能以及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等角度来看,利益偿还请求权消灭时效制度在票据法上应有所规定,并且,它是一种短期时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司制度的日益完善,传统的公司非破产清算中注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兼顾对股东权益进行保护的理念受到挑战。这种"重债权人,轻股东"的观念,既不利于各方利益的平衡制约,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如何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适当弱化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强化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关怀,是我们目前更应当去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非破产清算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解释论层面对股东权利进行了完善和明确,并从立法论层面试图赋予股东在清算阶段的某些权利,以期能更好地保护股东的权利,实现非破产清算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7.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06,22(5):62-64
加强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广西,必定是一个利益协调、公平公正的广西。加强利益协调,构建和谐广西,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孟奇勋 《桂海论丛》2007,23(3):45-47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介入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外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中规定的家务补偿请求权对于维护家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有积极意义,但这一规定在家务补偿请求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时间和家务补偿的计算方法上仍有缺陷.本文旨在对家务补偿请求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External threat plays a diminishing role i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Some version of modernization diplomacy is pursued so that economic interests are accorded priority.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they have gradually adopted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d similar concept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pirations and security are also realized in the context of satisfacto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sociated with market liberalization is perceiv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maintain a peaceful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is thus both broadened and extended to link up the international, regime and individual levels.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exposed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est and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also challenged the dominant domestic political coalitions in Southeast Asia based on exist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New alignments therefore have to be established with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ensure effective interest articulation with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framework, and the shaking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gional regimes produced varied responses ranging from defensive adjustment to offensive adjustment and fundament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Values and aspirations on the part of individuals have to be redefined too.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was first highlighted by the September 11 Incident, but terrorism in the region was largely rooted in domestic ethnic and socio-economic contradictions and exacerbated by economic difficulties in the wake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has in turn alerted the regional governments to the issues of radical Islam,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and inter-ethnic relations, as well as to a whole range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issues. In short, comprehensive security must include good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