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执行难,最高法院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推行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案件信息系统,各级法院将全部执行实施案件录入这个系统,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当事人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案件的进展情况,另一个更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再议“执行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这给全国法院干警以极大鼓舞,尤其使全国法院执行干部无不为之振奋。笔者曾以“高执办”名义于2001年第5期《人民司法》上发表了《“执行难”新议》一文,余意未尽,又逢十六大东风,感想万千,欣然提笔,再议“执行难”。一“执行难”作为跨世纪的一道司法难题,早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9年,党中央批转了最高法院《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下发全党,成为“尚方宝剑”,为抵制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执行工…  相似文献   

3.
对“执行难”问题,早该予以专题研究解决了。8月15日——8月19日最高法院经济审判庭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的部分省市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上,与会的代表都这样认为。 这几年,“执行难”已成为不少法院甚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正如任建新院长在全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中指出的:“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判决执行不了,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的情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数据库共录入案件180万件,涉及约400万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全国3482个地方法院都已进入该系统。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各地法院未结案件和所有新收的执行实施案件都进入该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刘英 《四川审判》2002,(1):30-31
近年来,通过全国法院解决“执行难”活动的深入开展,执行了一大批积案,执行工作被动局面有所缓解。但是,“执行难”仍然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法院,“执行难”的现象更显得突出。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属典型的老、边、穷地区。近年来,巴中市两级法院从实际出发,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2000年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289件,比上一年增加了4.25%,结案率达85.5%,2001年1至9月又执结案件1013件,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26日至27日,最高法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法院集中清理积案现场会,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强调,全国法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使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实现“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上,最高法院肖扬院长指出:“对于执行工作而言,有群众观念,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指导思想问题。”何为指导思想?它是人们行动的理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结合法院执行工作的特点,将坚持群众观念,明确定为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当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开展执行工作,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启发思路,深化认识,无疑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把坚持群众观念作为解决具体问题、实施具体方法时的出发点,是对这一观念的通常理解。但是,群众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将其作为法院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8.
执行体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对此,群众意见多,影响大,严重地影响到司法的权威,破坏了法律的尊严。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全国法院前年9月开始清结执行积案,去年又开展“执行年”的活动,对执行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执行工作形势依热严峻,不少法院一边清理旧积案,一边又出现新积案。法院现行的执行体制明显与执行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实际情况不相协调,对人民法院现行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应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一、现行执行体制与执行工作的性质、特点不符。人民法院是专门行使国家审判权的…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0,(9):F0002-F0002
最高法院: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攻克“执行难” 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中国法院的重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7月20日向社会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层面的执行联动机制正式建立。有关专家指出,这个联动机制将大大压缩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的社会生存空间,对被执行人产生威慑作用,车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酝酿了很久,现在全国各地法院都在行动。就最高法院来讲,早在1989年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就提出要抓公开审判,以后第十五、十六次会议都把公开审判上升为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最高法院有关部门,如民庭,在历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都提出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改到哪里去,我看,就是要解决一个庭审功能的问题。过去一些好的传统要肯定、要发扬,如强调对人民负责、强调便利群众、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民事审判要做思想工作、强调调解,这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是改革的方面。但是,…  相似文献   

11.
完善民事执行管辖立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执行工作的经验,研究了当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这无疑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但当前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问题仍然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严重问题。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根子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局面?这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除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不高,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审判》2010,(12):36-37
在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清积工作。作为这场清积活动中的一个节点,鱼台县法院能够被山东省高院确定为“指定案件执行法院”,充分说明了该院在执行工作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张勇。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两年,最高法院连续出台5个重要文件以应对执行"难"和执行"乱",而后者显得尤为紧迫。 "执行法官权力相当大!"对于目前法院执行之"乱",孙加瑞(最高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庭检察官、博士,主持该庭执行检察处工作)的总结是:一些法院、执行人员违法不履行职责和违法滥用职权以及利用执行权谋取私利,有人称为"不给钱不执行、给了钱乱执行"。  相似文献   

14.
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法院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上,最高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提出了法院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指出改革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没有法律的依政策,没有政策的依实践,没有实践的依理论.就是说,改革依据的层次性, 是当前  相似文献   

15.
案讯点击     
最高检正式监督法院执行之"乱"过去两年,最高法院连续出台5个重要文件以应对执行"难"和执行"乱",而后者显得尤为紧迫。"执行法官权力相当大!"对于目前法院执行之"乱",孙加瑞(最高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庭检察官、博士,主持该庭执行检察处工作)的总结是:一些法院、执行人员违法不履行职责和违法滥用职权以及利用执行权谋取私利,有人称为"不给钱不执行、给了钱乱执行"。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民商事案件中“执行难”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法院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实工作中,相当数量的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实际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得不偿失,这种“执行难”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动摇了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如何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已是摆在法院和法官面前的重大课题,身为执法为民的法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本文是笔者从实践工作中遇到民商事案件“执行难”的二个案例,对“执行难”问题发生的原因,傲粗浅的分析,以求执行理念之提高。执行制度之完善,执行措施之改进。  相似文献   

17.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随着参加全国高级法院赔偿委员会主任会议的各位代表的到来,美丽的江南城市无锡也迎来了今年第一场瑞雪。飘飘扬扬的雪不仅带来了春的信息,也预示了国家赔偿审判工作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这次会议是2002年最高法院召开的第一个审判业务会议。最高法院副院长、赔偿委员会主任李国光,最高法院副院长、赔偿委员会副主任沈德咏亲自到会,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最高法院赔偿委员会的委员、全国各高级法院及部分中级法院赔偿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同时会议还邀请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  相似文献   

18.
「执行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冯蕴强在第一次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强调:“国家的法律是统一的。只要是正确的,是依照国家的法律作出的判决,受委托法院就有责任、有义务把案件执行好。坚决反对不配合、不支持、不协助外地法院执行的所谓‘...  相似文献   

19.
“执行难”是当前全国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拍卖法院判决书的新闻也已见诸报端“,法律白条”可以说正是对“执行难”问题的一个生动又无奈的写照。近几年来,从我们基层人大受理的涉诉信访情况来看,反映“执行难”的信访量也是逐年上升,现在基本占到基层人大受理信访总  相似文献   

20.
山东法院执行工作的历史发展及整体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举 《山东审判》2005,21(5):45-49
衡量司法是否公正,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效的法律文书能否得以执行。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执行程序后,全国各地法院先后增设了执行部门。从“执行年”活动到执行收费程序改革,执行工作倍受社会关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和意见,大部分来自于执行工作,尤以“执行难”问题为突出。解决执行工作问题,已成为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