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李萌萌 《前沿》2012,(8):170-171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记叙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经历。《简·爱》至今仍在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也是许多初涉英国文坛的读者们必读的第一本书。《简·爱》历经一个多世纪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为什么会有着如此的艺术魅力,其奥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2.
李盼  高原 《传承》2013,(10):134-135
《简·爱》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追求人格自由独立,反抗权势压迫;追求平等的爱情,捍卫感情尊严;追求经济独立,实现人生价值。简·爱这一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十九世纪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简·爱》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简·爱凭借其独立自主、提倡平等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与魅力.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简-爱进行分析和审视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于整部小说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简·爱女性意识的萌发谈起,再到简·爱女性意识的逐渐发展过程,此外也论述了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局限性,以期从多个角度对简·爱加以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梁忠宝 《前沿》2013,(4):137-138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精准地刻画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作品中“臭名昭著”的黛西这一女性形象,探讨男权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生存的困窘。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其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中,认为男性文学中所塑造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是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把女性塑造成天使般的人物,实际上是一边将男性审美理想寄托在女性形象上,一边却又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牺牲品;把女性贬为妖妇,则是对那些敢于向父权制发起挑战、具有极大创造力的女性叛逆者的恐惧和污蔑。总之,天使与妖妇是对女性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歪曲和压抑。而当代美国女作家欧茨却塑造了另一种女性形象,女性始终处于暴力的包围与摆弄中,爱情、…  相似文献   

7.
符晓黎 《前沿》2013,(22):143-146
《水浒传》自成书以来,其女性观一直备受争议.但从总体上看,《水浒传》对女性的态度是贬低大于赞扬,甚至有妖魔化的倾向.从文学作品的传承和时代环境看,这明显与当下通行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明之际的说法有很大的矛盾和差距,而与明中期的社会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相似.据此,我们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中期而非元末或明初.  相似文献   

8.
景圣琪 《人民论坛》2010,(7):244-245
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而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客观地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探索,从而为女性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与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解读艾华(Evans)的《中国的女性和性别:1949以来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主流话语》一书的基础上,描述了自1949年来中国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在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处于男权官方话语统治下的原因,并对女性平等社会地位的获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邓琳娜 《求索》2010,(7):211-213
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了,但她们面临的困惑与无奈也更趋向复杂。于是,现代女性在新的困境中对自我追求的执著和对生命的细腻体验也成为现代作家创作的主题。这在莱辛的女性主义小说中便得到了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对比莱辛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小说,对照莱辛创作早、中、后期三部重要女性题材小说《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发展性阅读,考察20世纪英国现代女性对自我身份、自由和爱的追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莱辛对女性经验的把握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也为现代人追求自我,改善社会提供了一条积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学术界对《简·爱》是否与基督教相一致存在着争议,尤其集中在对简离开罗切斯特以及随后的回归原因的探讨。这一争论涉及简信仰的虔诚以及简爱情之路的障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小说在简的塑造上流露出的矛盾造成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教育与情感经历冲突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3.
"苏珊娜与长老"是西方裸体画中被反复表现过的一个题材,本文通过分析其中几个基本元素:沐浴、裸女与偷窥,考察这些元素背后的男权文化意识.文章强调的是,观看传统中把妇女定位于被看者、置于男性凝视的主控操纵,强化了男性权力,剥夺了女性的主体性.而女性艺术家的另类表达,可以看作是对这个传统的抗争.反思视觉艺术的传统,挑战其权威,目的是使妇女的身体和性别在艺术中拥有一个新的位置,这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和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东南亚民主转型国家,出现3位女总统,她们面临着因性别因素带来的更多困境和争议,她们普遍被认为没有政治经验和能力,施政不够强硬,助长和纵容家人贪污和弄权,对提高妇女权利不够重视。从性别视角分析,父权制的男性中心主义、男女有别的性别分工、二元对立的性别特征都深刻影响到人们对男女总统的不同评价和认知,主要表现是性别刻板印象和双重标准。一方面,人们按总统的标准要求她们;另一方面,人们又按女性的标准要求她们,所以她们面对的批评和指责更多。  相似文献   

15.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苏童小说文本入手,细致分析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苏童小说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解读苏童小说中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意识,可以看出苏童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反思,表现出可贵的对女性生存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可看出苏童小说中女性反抗意识的缺失,以及他在透视女性悲剧命运、反思男权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外室现象与妇女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室本是指那些未经媒妁之言而与男子同居的妇女,后来便成为男子私下偷娶的姬妾的专称。这种现象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两宋以后变成公开合法。一夫多妻是我国封建社会合法的婚姻制度,男子大可不必偷娶外室,但由于某些原因,外室现象在中国古代还颇为流行,成为婚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系统论述了外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对青年女性群体复吸毒的防治最重要的是加强她们出戒毒所后的社会支持工作,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复吸冲动,而且可以使吸毒者心理行为得到矫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正常的互动,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秀清 《青年论坛》2010,(4):126-129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怀,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是,作者关注的对象除了黑人女性之外,还包括了贫困的白人女性和土著女性等弱势女性群体,挖掘了女性群体受压抑和受损害背后的蓄奴制这一社会根源,在父权文化的背景下,女性或做男人的附庸,或在寻爱的过程中开始女性书写,进行女性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朱长英 《青年论坛》2010,(1):123-126
缠绵婉约的风格和女性化的柔婉抒情,是诗词两途的重要表现。"男子而作闺音"的婉约词,以女性口吻伤怀怨别,甚至能够以假乱真。但《漱玉词》立足于女性创作本位,抒写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幽怨相思的少妇情怀、饱经忧患与淡忘世情的老妇情怀和意欲突破女性角色的性别焦虑这四种情感类型,其真实、全面、细腻是"男子而闺音"的代言词所不及的。这也是《漱玉词》对于词史的巨大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第一个女党代表向警予到党的十七大445名女党代表,这一发展历程,既是中国妇女参政及政治地位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又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重视发挥女党代表的先进作用和提高她们的政治地位,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是值得书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