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领域歧视女性的问题日渐凸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就业权实现程度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呈下降趋势。政府、企业、女性自身和社会都应该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而政府在这里尤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最大限度的减轻用人单位雇佣女性员工的负担;在党政机关加大女性就业比例;统一监管;针对女性群体适当采取一些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
政府人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市场领域 ,并提出政府人的行为理性问题 ,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主张。本文在论述这一学理扩张历程的基础上 ,用政府人行为理性解释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行为与作风 ,为研究党风、政风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基础性视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趋势日益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从社会、政府、公众三个维度来分析。而在三者之中,政府这一维度毫无疑问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立足政府自身,从五个方面着手:建设法治政府,以公正立公信;建设阳光政府,以公开促公信;建设清廉政府,以廉洁树公信;建设责任政府,以负责铸公信;建设服务政府,以服务塑公信。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矛盾多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面临的、具有紧迫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心之一。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按照以下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由建设型政府向公共管理型政府转型;由事业领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行政命令型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权威型政府向平民化、亲民化政府转变;由封闭型政府向开放、透明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权力的政府向有限权力的政府转变;由权力、责任不对等向责任政府转变;由管治社会的政府向与社会合作的政府转变。各级政府应加快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革新方式、方法,使政府自身建设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提供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政府的建设方向——从行政法的三大矛盾切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与法的矛盾、权力与权利的矛盾以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这行政法上的三大矛盾中蕴含着民主、法治和人权这宪政三大要素。其中行政权与法的矛盾运动要求实行法治反对人治,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权力和权利的矛盾运动要求控制权力保护权利,建设服务政府;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运动要求加强公众民主参与,建设透明政府。三大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三类政府模式也是不可分割的。法治政府的建设方向,应该是将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透明政府"四位一体",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立政府与市民社会间的和谐关系,这就需要确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并开拓政府制度创新的思路,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的垄断性;分化政府权力,培育第三种力量;重塑政府,对政府进行企业化管理;创新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管理提出新要求:一是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坚定执政为民的价值目标;二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把握公共化和服务性的角色;三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强化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取向;四是转变政府管理作风,加强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建设;五是转变政府管理绩效,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改革与完善我国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容与对策是 :健全政府决策体系 ,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政府决策制度建设 ,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民主集中制 ,建立起规范的政府领导集体议事制度 ;公开政府决策过程 ,使政府决策工作能受到广大公众的有效监督 ;建立与完善公民广泛参与选拔决策者的制度 ,实现对上与对下负责的统一 ;建立起政府决策法治化管理制度 ,使政府依法决策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当前,政府责任意识的缺失、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法治建设缓慢等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面临的困境,要求建立责任型、服务型和法治型政府的政府模式.建设这一政府模式需要在政府职能上,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权力运行内在机制上,强化行政责任控制机制;在政府权力运行的外部形态上,推行法定行政.  相似文献   

10.
形象就是方向,形象就是标准,形象就是依据.政府形象是政府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具体状态和姿态,是政府类型的外在表现,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公众评价政府的标准和依据.政府类型决定政府形象,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形象;同时,政府形象又反作用于政府类型,有什么样的政府形象,就有助于建设什么类型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同服务型政府建设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引领政府服务创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进工具.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电子化政府服务层级结构;建立"一站式"服务;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变成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等.  相似文献   

12.
<正> 镇一级党政机关的机构怎样设置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这一改革,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摸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实践证明,党政机关的机构一定要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我镇在机构设置上大体是这样的:党政方面,我们设置了党委、政府办公室、财贸办公室、组织纪检办公室、文教宣传办公室、侨务统战办公室、街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根源于政府管理的缺陷: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政府落后的发展观、政府管理缺失公平价值的考量、政府管理体制缺乏创新、政府腐败治理效能不足和政府未能引领社会资本的建设。与上述存在种种缺陷而引发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政府管理相对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树立科学发展观,塌实服务公民;凸显价值关怀,公平提供服务;持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有效遏制腐败,使官员诚实服务公民;政府官员引领社会资本的培育,并因此乐于服务公民。  相似文献   

14.
提高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部分地方政府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加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应多措并举:完善监督机制,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强化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优化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环境;加强相关机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征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征用和滥用的行为,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取消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改革现行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是社会的主体,政府文化是政府管理活动的灵魂。政府文化不仅决定着政府管理的运行目标及规则,而且还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趋势。一方面政府文化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及政府管理活动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目前,在我国政府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均与现行的政府文化密切相关。要规范我国的政府管理行为,需要通过树立以民为本的政府管理哲学,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的政府管理价值观念,构建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管理传统,培育奋发向上的政府管理精神等政府文化的系统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始终追求的政府管理境界。服务型政府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目标;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与角色定位;服务型政府建设重塑着政府行为和政府形象。确保政府整体行为取向真正注重和强化公共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问责制是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责任缺乏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缺乏刚性约束、对政府官员失责违规行为缺乏有效追惩以及异体问责功能虚置等,这是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责任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强化制度建设,给政府权力以刚性约束;充分发挥人大、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与问责功能,实现异体问责为主和问责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政府对社会的回应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践中还存在着理解上片面化,操作上简单化、符号化,服务途径上的单一化,制度机制保障上的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进一步廓清几个关键问题:要廓清对服务型政府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要认识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有不同层次的;要实现由传统的政府单中心视角向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多中心视角转变;要注重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府干预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文明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相关。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效率目标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干预经济的活动不能妨碍市场机制促进效率提高的功能 ;二是政府实现公平目标的调节同样有效率要求。因此政府干预经济不能随心所欲 ,应该有明确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