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质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层面分析流动儿童辍学的原因。文章认为厌学而并非经济贫困是造成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辍学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导致流动儿童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从多元视角出发探讨解决对策。文章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倡导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尹志超 《学理论》2010,(13):80-81,84
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一直为社会关注,通过对东部一非贫困地区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在悄然发生变化:辍学阶段、辍学本质、辍学学生构成等三方面显现出新的问题。首先,客观辍学中,农村初中的高"届辍学率"转变为农村高中的高"届辍学率",即辍学阶段的转变;其次,农村初中的客观显性辍学转变为主观隐形辍学,即辍学本质的转变;再次,农村高中客观辍学群体中由"差生"辍学转变为中等生辍学,即辍学生构成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上海初中辍学生研究——个案调查与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辍学的国内外定义进行了疏理和比较,探讨了上海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原因。本研究发现青少年辍学是一段历程,期间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最终导致青少年辍学行为的发生。本文还发现上海存在"隐性辍学"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辍学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病理现象之一,已经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尤其是城市地区出现由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现象。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此类现象,并已形成较系统的学生"不登校"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对日本的不登校研究和我国的城市辍学研究做了比较和分析,并从概念、理论、实践和理念四个角度,探讨了日本"不登校"研究对我国城市辍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郜家店镇属铁岭市经济欠发达的西丰县,这几年中小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去年11月,镇政府到西丰县法院申请,要求对辍学家长强制实行经济处罚。副镇长郑贵秋与西丰县法院行政庭庭长李虹向记者证实,这次被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辍学处罚的共有27位学生家长。李虹还说,自2000年以来,郜家店镇政府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的辍学罚款事件67起,涉及67户农民。此后镇里的辍学事件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位从西双版纳出差回来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傣族地区有一种习俗,未成年的男子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然后还俗回家。于是便有了小学生、初中生辍学当和尚的事,大街上几乎随处可见光着脚、披着袈裟的小和尚。尽管这些出家的小和尚并不老在佛寺,但人们对这种景观还是颇为惊讶的。  相似文献   

7.
都市里的辍学青少年--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探讨了都市青少年辍学问题,指出中小学教育过程的"合理化"、家庭教育的失位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是导致都市青少年辍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少年辍学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认为农村青少年辍学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文化因素 ,放任子女辍学是农民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9.
过犹不及     
施平 《瞭望》2003,(51)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适度为佳,过与不及都办不好事。 儿童铅中毒,对于幼童大脑发育影响很大,应当重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限定并严格监测各类商品含铅量,进行防治铅中毒的教育等等,都是必要的措施。但是,如果夸大了儿童铅中毒的状况,提出一些并不科学的口  相似文献   

10.
苏理华  张华 《学理论》2013,(11):248-249
英语专业是远程教育中辍学率较高的专业。四川电大对2010年春英语本科学习者的辍学调查揭示学习困难是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以《高级职业英语》课程作为教学模式探讨的对象,提出引入课程导学导师制,利用网络技术,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我国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的忽视。笔者在对武汉、西安、福建三地调研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在儿童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学理论》2013,(11):69-70
留守儿童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留守确实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危险因素,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上并无特别明显差异,甚至发现留守儿童发展中还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心理弹性理论的兴起为研究留守儿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3.
靳小怡  董一彤  杜巍 《青年研究》2023,(2):14-27+94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相关数据,分析同胞数量和结构对现阶段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在不同个体以及家庭存在明显不同。同胞数量对各项家庭教育投入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且在不同个体及不同家庭存在明显差异。在二孩家庭中,同胞结构对各项家庭教育投入具有显著影响,与有长姐的儿童相比,有年龄接近哥哥的儿童得到的金钱投入明显更少;但有年龄接近弟弟的儿童,得到的时间投入明显更多,“长姐效应”没有得到验证。对多子女家庭、尤其是二孩家庭的教育投入状况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家庭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特征及教育投入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份出人意料的问卷调查结果:●当前导致农村青少年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贫困,而是厌学●不少农村家长接受的教育观念只是城市的而不是科学的●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 我国有80%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农村,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决定着我国少年儿童总体发展水平。当前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妇联联合课题组进行的“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与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亟待治理,农村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偏差。厌学导致辍学 …  相似文献   

15.
实行“经费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新机制”的突出特征和贡献。从近两年的实施效果看,“新机制”产生了明显的效应。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公用经费开支、避免辍学的“反弹”现象、加强预算管理等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少年愈演愈烈的辍学现象,本文从农民流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大规模的持续的农民流动带来了村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此外,在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和教育障碍使得农村青少年在文凭竞争中本有的不利地位愈加恶化。所有这些因素连同日益泛滥的功利价值现,致使很多孩子在学业受阻之后很快转向打工挣钱而非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17.
胡云生 《民主》2004,(7):20-22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这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00万流动儿童面临辍学,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了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而蒲公英的绽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虽然在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中,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但德国文化精神的影响是明显的。从文化精神的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三个特质出发,辩证地分析了德国文化精神与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分析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孙键 《学理论》2015,(8):108-110
健全人格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办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其人格的培育工作也呈现积极、良好、上升的态势,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且认同度并不高,民办高职的学生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歧视与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给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价值观多样化态势下和多种思潮影响下的今天,探索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问题的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北京大学本科学生职业评价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进行分析发现,职业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差异依然非常明显;职业地位评价因素和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地位评价因素是职业经济地位和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权力地位方面的因素在择业上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