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理论》2018,(12)
目前,提升城市农民工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3年全国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通过Stata建立OLS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在加入收入中介变量前后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和社会保障是农民工消费水平较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作为中介变量的收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消费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加入中介变量使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路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这种收入不仅指即期的收入,还包括预期的、未来的收入;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条件下,利率、财产、消费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等都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选择。从这些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要扩大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必须在收分配、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发驱动力,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能够保证经济增长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就业不充分、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和消费骨干群体消费力量薄弱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消费率提高和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需要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努力保证居民的就业安全,增强消费主力的消费实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障预期.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是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政策;加强时农村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农民的消费行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依托。而消费需求不足则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形下,扩大内需就显得更加紧迫。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开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关联序分析,认为确保社会保障支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从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的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对居民消费作用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社会保障水平区域不平衡现状、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和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将是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新引擎。这不仅源于农民工经济心理和代际的变化,也源于农民工提升了向人力资本载体升级的意愿,更源于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趋势。资料显示,90后和80后比70后农民工的消费意愿更强烈,前者的消费支出占收入比远远高于后者。如果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向金融体系流动性贷款投资力度,农民工参与职教培训,使其人力资本含量提高,并预支未来收入实施超前消费,可有效促进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元文礼 《学理论》2009,(20):81-83
投资、出口和消费向来被称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的贡献则很小。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是社会消费,只有具备恒定的消费力,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居民消费率非常低且增长缓慢,消费不足已成为抑制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劳动就业的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的消费后顾之忧,使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走出逐渐下跌的困局,从而使居民消费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但内需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较低,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阐述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居民良好消费行为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信用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27)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群众衣食无忧、老有所养,是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领域的政策不仅仅是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更要从政治政策的高度去认识它、理解它。正因为此,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消费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曲文勇  崔东艳 《学理论》2009,(26):17-18
从农民工这一特殊概念的出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也不断演进:从一片空白到限制农民工流动再到积极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所取得的成绩无不体现我国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政治主张。但是,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民工经济贡献与社会保障政策严重不对称;缺乏法律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执行困难;农民工参保积极性程度不高等。本文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推进以人为本、公正高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就要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利益诉求机制;加快扩大农民工覆盖面及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组织,促进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刘吉堂 《学理论》2011,(35):64-65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镇与农村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政策取向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资源向农村的分配极为有限,随之形成了的城乡迥异、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此背景之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投入很少。因此,建立宁夏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成为完善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村消费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提高农村消费力,让农村的生产、消费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要采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民的消费心理;调节农村物价水平,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健全保护农村消费者的规章制度等举措,促进农村消费力的解放和发展,从而拉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政策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 ,消费品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甚至更加尖锐。可以说 ,现行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只能是对内需不足的缓解 ,只是治标的疗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标本兼治。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保证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在70年多里发生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为保障国民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基本生活,美国政府早在1935年就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且不断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深圳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福利政策体系过程中,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经验。一、美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康玉泉  孙庆兰 《学理论》2009,(32):100-101
随着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文教娱乐消费不断增长,住房、交通通讯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优化升级。但是,消费领域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性消费支出,实现以内需的扩大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当科技发展使人类基本需要满足变得更简便的时候,人们的消费更多地倾向于另一种心理消费方式的满足,这种心理消费方式即概念消费。从消费期待、消费目标和消费适应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心理消费形式,以及这种心理消费形式的影响因素在消费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概念消费的探讨,期望探索物质消费与概念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促进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心理学、经济学和市场研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有制度主义和文化解析两大取向。按制度主义观点,实现社会保障公平的最主要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迁、治理转型、府际关系、治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五个基本政策要素的内在结构、理论范式及政策依托的理念,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四大阶段的动态变化状况为研究载体,通过类比研究和逻辑推理,对中国社会保障治理转型的演进和固化进行理论概化,提出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八个理论推论。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脱离了法治保障嵌入的结构,而依赖于行政手段是社会保障治理陷入困境的关键致因。鉴于此,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应嵌入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法治保障增进制度创新,综合推动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整体优化和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辉 《理论导刊》2005,(6):50-52
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性,但其客观实施效果却对资源配置产生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对消费、储蓄、劳动力供给等微观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影响。要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步伐,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促进现收现付制向半基金制和基金制过渡;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与解放区进行土地革命和社会改革时,因时因地制宜,围绕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四个方面实施了大量的社会保障项目与措施,建立起了内嵌于社会经济政策的社会保障体系。延安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具有一切服从抗战,多主体、多途径、低水平、广覆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