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学习型法院与法院文化 所谓学习型法院就是按照学习组织理论的要求。结合法院的性质和特点,把法院群体成员与法院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整个法院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法院群体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法院全体成员公正执法的理念,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符合人性化特点的、持续发展的法院。  相似文献   

2.
周文斌 《理论月刊》2006,(2):107-109
法院体制是指国家宪法所规定的享有审判权能的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即法院所构成的体系。法院体制关系到法院能否独立地履行自己的审判职责,法官能否独立判案。我国长期实行地方管理法院的人财物,这易于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尽早改革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改革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军 《前沿》2006,(1):115-118
调解主持人员的双重身份、法院的职权主义都不是我国法院调解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强制性是法院调解运作的基础。我国法院改革应以扩大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为导向,设立庭前调解制度,实现诉讼中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二元机制,在诉讼外另设法院附设调解程序,建立法院内调解程序的二元机制。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法院包括治安法院、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上议院.治安法院(Magistrates' courts)发轫于12世纪,其最初的意旨在于维护英国的社秩序、1361年《治安司法令》将此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杨剑 《福建通讯》2002,(10):44-45
9月13日,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在会议表彰的22个先进单位中,体量最小的莆田市占了3席。至此,莆田市两级法院在近两年已80%评上省“队伍建设先进单位”、“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人民满意的好法院”或“十佳法院”。在今年年初的考评中,莆田市两级法院抓队伍建设首次名列全省第一名,法官教育培训工作也稳居八闽第一。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最感到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判决的执行问题已经使中国的各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不堪重负,当事人也往往对法院怨气冲天,尽管法官的判决本身可能是完全公正合理的。“执行难”不仅使法院陷入窘境,而且严重削弱了法院的司法权威、司法信誉和公信力。执行工作实属审判机关的额外负担,法院耗费相当的精力抓执行其实是“不务正业”的表现,步入了司法的误区。从根本上讲,法院行使执行职能实质上是司法行政化这一积弊的体现,是法院的审判职能与政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权由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水上运输法院和森林法院等。我国的法院,按审理案件的程序说,共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杨世昌 《人民论坛》2014,(9):130-132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独立和现代法治理念下,『想当官的法官不是好法官』!近来,各地法院内部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增多,一些法院把这种激励机制作为法院内部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许多新闻媒体也将之当成  相似文献   

11.
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的信任,影响着法院组织的正常运作与效率。因此,法院组织管理中的信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认同与归属感是维持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信任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法院认同的基础是法院工作人员对法院的专业性,以及内部管理中公正的认知和感受,而归属感则建立在法院能否具备关爱、对外"强硬"这两项拟人化的组织特征。信任作为法院组织的控制手段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在以制度为主的正式控制和以组织文化为主的非正式控制的结合下,法院的实际运作是由正式和非正式的因素对组织和个人产生交织影响而形成的。信任关系研究所提供的底层和微观视角,有助于理解司法运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人大质询法院不容置疑□苏元华《法学》杂志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章认为:人大质询法院不符合宪法本意,有“违宪之嫌”;法院的独立审判不宜接受人大质询,否则有“妨碍独立审判之嫌”;质询法院无助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海拔最高的法院在青海;在青海,70%以上的法院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青藏高原堪称"世界屋脊",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使青海法院发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6,(10):27-29
1995年建院以来,我院始终坚持把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自身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全院同志牢固确立正确的法治理念,规范司法行为,恪守职业道德,公正、高效地履行审判职能,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多年来,我院从思想政治建设、审判质量效率、法官教育培训、文化设施建设、法院文化活动和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落实各项举措,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法院的历史早于近现代宪法的问世。然而 ,在现代代议制下 ,法院不仅继续履行其传统的对民告民、民告官和官告民案件的审判职能 ,而且还承担一种新职能 ,就是审判国家机关告国家机关的案件。本文姑且将这种新职能称之为现代法院职能。在美法德以四国 ,法院以普通法院、宪法委员会或宪法法院等形式较为普遍地履行这种现代法院职能。法院履行其现代职能 ,既可裁决政府控告议会的案件 ,也可裁决议会控告政府的案件。本文主要论述法院对后一类案件的裁决。美法德以四国议会均可陈请法院就政府的法案或行为是否违反宪法作出裁决。然而 ,这决不是说…  相似文献   

16.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传统的法院监督仲裁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法院监督仲裁的质疑,提出法院的社会作用并非司法监督的观点,进而论证法院在仲裁制度中的角色并非在进行司法监督,从而提出重建法院与仲裁制度的关系,弱化法院对仲裁的干预,从而贯彻仲裁的一裁终局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网络法院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有迫切的需要,但也有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推动网络法院建设,更需要平常心对待之。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总结经验,确定建设方向,并形成布局合理、接口畅通的网络法院,从而确保网络法院真正实现从立案到执行的全过程覆盖和无缝衔接,使网络法院真正成为我国法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4,(7):64-64,F0003
正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的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通过制度设计,倾力打造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推动阳光司法向纵深发展。2012年,该院荣获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打造审判流程公开平台2013年4月19日,方女士因为一起房屋买卖纠纷到鄞州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完成立案后,书记员给她一份印有案件查询码的《告知书》,告诉她,可以通过鄞州法院门户网站、法院触摸屏查询案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不仅是对传统价值的传承发展和一种政治政策的审慎考虑,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规范控制的限度,促进对法官职责的反思,同时法院调解对法律的生成和发展具有能动的积极作用。这正是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