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继"文山会海"之后,"陪会"又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一大难题。近期,媒体披露了大量"参加这些会,就是坐在那里等散会"的"陪会"现象,在曝光的个别案例中,甚至出现了一个县长"一天接待九拨领导"等极端现象。"陪会"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明规则",不断在基层上演。在一些基层干部的观念里,"不把领导陪好,顶上乌纱不保",有的干部还担心"礼数不周",给自己的工作"埋下隐患",因此,无论会议大小,一些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也要到场出席会议。事实上,"陪会"挤占了基层干部本就紧张的工作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一些基层部门甚至出现了"人少会多,到处赶场"的情况,这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从本质上看,"陪会"俨然成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基层"陪会"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怎样惩治基层"陪会"顽疾?这些均成为当前基层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为此,我们特邀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层"陪会"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刹住这种不良风气,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表率,主动拒绝参加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陪会"邀请;同时,基层干部也应摆正心态,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陪会"之风终止。  相似文献   

3.
严石 《人民政坛》2007,(7):44-45
这几年,社会上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有所收敛,然而,另一种“三陪”,即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却已经成为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市出台的减少会议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控制会议“规格”,避免领导干部“陪会”现象。这一举措值得重视和借鉴。近年来,各地在精简会议上花了不少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领导干部“陪会”之风愈演愈  相似文献   

5.
上级领导到基层单位(站段)检查工作本来是很正常的事 ,但现在许多基层单位(站段)的领导对上级领导的检查感到很“害怕”。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在上级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基层领导从迎接上级领导的到来 ,到陪吃、陪座、陪检查、陪笑脸 ,耗时费力。大多数基层领导疲于应付 ,深感力不从心。二是基层单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安排领导的衣食住行 ,特别是在当前企业经济状况不景气、职工开支困难的情况下 ,基层领导不得不违心进行应酬。三是现在的各种检查项目(包括各业务口)名目繁多 ,“战线太长” ,许多基层…  相似文献   

6.
民政工作的重心和着落点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归宿在基层。新时期繁重并繁杂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的基层民政组织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一方面,繁重而繁杂的民政工作任务需要基层民政组织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现行的基层民政组织又相当脆弱,与之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比,犹如"蚂蚁背大象"。这种现象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  相似文献   

7.
上级"甩锅"基层现象本质上是基层治理中"上下"级风险规避博弈下的权责失衡。治理"甩锅"现象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做好"甩锅"现象的专项治理;二是加强资源向下配置、完善考核指标、利用信息化平台;三是综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我国在不断地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层民主发展道路。虽然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范围已经扩大到县区一级,并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但是学术界对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一场真实世界中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观察,以参选者为研究视角来揭示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逻辑,发现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存在候选人名额分配、候选人提名及选举"陪选"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夯实被选举人权利、增强选举竞争度及扩大选民选择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笔者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市领导到县里召集部分部门的负责同志开个座谈会,了解一些情况。当得知有三位县领导"陪会"时,这位市领导一口回绝,表示"不必陪会"。最后这位市领导独自一人把会议圆满开完后,就直接回市里去了。笔者听了,不禁为这位市  相似文献   

10.
"陪访制"仅是在信访压力机制下地方政府的一种"自救"措施,远不足以弥补信访体制的制度性缺陷江西瑞金于去年11月推出"陪访制",但却遭遇了群众的不信任。"陪访制"推出的背景,是当地"越级上  相似文献   

11.
"小官巨腐"现象是指少数基层官员利用权力监督的盲区和权力寻租的机会、空间,大肆敛财,属于典型的经济型腐败。这一现象是权力失控以及权力监督的不到位造成的,为此,必须借助法律手段,对"小官巨腐"现象敢于亮剑,创建山清水秀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梁晓哲 《人大研究》2005,(12):38-38
《代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代表在闭会期间知情知政、执行代表职务、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代表列席会议往往只是听的多、说的少,甚至只听不说,不少代表列席会议变成了“陪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形成“陪会”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是会前临时确定列席代表名单,导致代表来不及事先自行就有关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列席会议时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  相似文献   

13.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前沿和重心,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聚焦基层治理。当前,在一些地区,基层政府面临着"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为促进问题解决,应深刻认识产生"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的制度根源,并从减负赋能和提质增效两方面对基层治理进行完善,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杨丽 《群众》2018,(18)
正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创新,比亮点、赛亮点、拼亮点已然成为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主要抓手。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是闭门造车。把凭空想象作为捷径,关起门来"上网搜"、闭着眼睛"胡乱编",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标新立异、花样翻新,严重脱离实际。二是虎头蛇尾。开始时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广泛宣传等动作弄得声势很大,到后来往往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繁忙头  相似文献   

15.
走好群众路线"一把手"是"主力军","一把手"工作晾晒监督平台为敦促"一把手"树正气、除官气、积极为民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助推群众路线良性发展,为基层群众谋福利,有效杜绝基层贪腐现象,带领基层群众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从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的规定看。人大代表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分。但在现实中,说"我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最小最小的人大代表……"也绝非偶然现象。然而,只要让那些新当选的工人、农民身份的人大代表充分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刻内涵,人大代表有无"大小"之分的答案。自然就会找到。  相似文献   

17.
从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的规定看。人大代表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分。但在现实中,说"我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最小最小的人大代表……"也绝非偶然现象。然而,只要让那些新当选的工人、农民身份的人大代表充分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刻内涵,人大代表有无"大小"之分的答案。自然就会找到。  相似文献   

18.
内卷化被用于解释"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后,尤其是借用到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泛化和滥用趋势,阻碍了对中国社会治理与变迁复杂现象的理论洞察。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内卷化概念在几次跨界使用中所发生的质变,理清内卷化原本所指称的变革现象,并通过解析基层治理中"改而不变"现象发生的不同动力源,试图说明当前基层治理中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须用新的理论概念来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提示了进行理论再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实践,如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课题。当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基层党的建设的主旋律。但我们不能忽视另一种倾向,即基层党的建设中出现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庸俗化现象,它不但会导致基层党的建设思路上的误区,而且会直接影响基层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治理资源向基层大量涌入,出现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现象,这既打破了基层政治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产生于基层治理场景中权变性的策略行为,是"基层干部逐利动机"以及"对微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本质是基层治理制度的异化。实现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需要压实权责一体化,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科技支撑,同时,强化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