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会平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伦理准则之一,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平等可以分为保障性机会平等和竞争性机会平等。现阶段机会不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教育、人事、社会保障三大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有制度缺位和不健全、权力和资本干预社会资源分配、阶层分化导致社会成员利用竞争性机会的能力差异加大和一些消极思想观念的妨碍。政府应充分履行保障公民机会平等的责任: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确保规则平等以及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救济;二是提供均等的社会保障条件及公共服务,提高公民利用竞争性机会的能力;三是培育和引导公民机会平等的价值观和理念,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人人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过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社会主义是追求平等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在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人们实质平等的实现。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使每个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平等权利是现代国家具有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性支持,就不仅要求现代国家在理论上给予平等的公民身份,而且要在实践上提供起点平等制度化和物质方面的保障,尽可能减少先天或人为原因所导致的不平等差距和歧视。起点平等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尽管起点平等也是机会平等的一种,难以解决仅凭自由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差距,但是起点平等又是最能让人信服的、也可能是成本最小的一种平等模式。尽管结果平等也因为关爱弱者而充满了正义感,但结果平等更大是在修补不平等方面具有价值意义,而真正挖掘社会的活力、调动每个主体的积极性,还得在制度设计上发现保证起点平等的机制。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管是起点平等,还是结果平等,都少不了政府的调配和干预,只是一个在初始阶段就纳入补偿机制,另一个是在最后阶段提供再分配机制。而且,政府在起点平等的阶段就充分预设必要的补偿机制可能也是最有利于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各方的能力来保证平等有效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内涵是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社会的平等化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平权社会阶段.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平等与资本主义平等一样,仍然是机会平等、形式平等.机会平等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它可以跟社会主义社会结合,并可以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平等领域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平等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仍然需要高扬机会平等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使每一个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都能依法享有平等的、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温家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  相似文献   

6.
平等发展权是公民个人和国家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并平等获得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利益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是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平等权、以平等为价值尺度的发展权,也是平等权和发展权的扩展和深化。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平等发展权提出的时代背景。从行政法的角度看,平等发展权在行政相对人权利谱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现行行政法在平等发展权保护方面尚有观念和制度障碍,亟待变革和发展。在人身权、财产权保护观念和体系已经确立的基础上,平等发展权的保护问题应当成为当代行政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徐丽红 《前沿》2011,(21):44-47
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的行使及保障都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本文就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行使及保障不平等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力图就如何改变现状、有效保障公民社会权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舜钦 《岭南学刊》2008,(4):103-105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户籍制度将每个人固化在可以世袭的利益坐标上,否定了机会平等,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机会平等意味着公民在一些基本生活领域享有同等的自由,而迁徙自由则是实现这些自由的前提条件。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社会进步决定了自由和机会平等的必要性。我们应该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构建新户籍制度的价值目标,寻求应对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常柏 《求索》2012,(12):197-198,15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新范式,其核心内容是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增长。当前,中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尤其明显,这与包容性增长倡导的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内涵相违背,因此,应当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机会缺失和机会不平等、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以及落实"三个城乡统一"等途径实现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所要求的政治平等形式虽然是某种形式的机会平等,但是与代议制民主相较而言,它所要求的政治平等内容更加复杂、具体。耐特等人对协商民主需要的政治平等形式进行分析,将之概括为"平等的政治影响机会",即在协商过程中除了要排除公民资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实现资源平等,还对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公民具备平等的民主协商能力。关于协商民主的政治平等形式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本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二是,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迁徙自由的深入研究.从外国历史看,英国<济贫法>和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与迁徙自由的实现之间有内在联系,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会极大地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不但存在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系列根据户籍制度建立起来的有差别的社会制度体系,那么,只有先在这些领域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4.
思想前沿     
经典公民社会的理想公民社会是一种道德社会秩序,因为在公民社会中人与人平等、自由、尊重地相互对待和交往。这就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公民社会理念。经典公民社会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在中国建设公民社会的意义在于,在坚持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国家法制和谐统一和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和谐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理论界和实务界重视法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包括为和谐社会建设立法、提供构建和谐法律支持,用法制手段营造和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平等保护公民经济政治社会权益,用制度确认和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常晓波 《传承》2008,(14):124-125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18.
以"五一口号"为基础建立的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其原初追求是在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建构多边谈判平台、协商新中国的制度建设、重构共同体,实现底限正义。底限正义包含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由人身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构成;发展权有机会公平、平等发展构成。促成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共享胜利成果、平等谋求发展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各国来看,为了保证公民的机会平等,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机构中的裙带关系以及官员为亲属开后门、建立官员回避制度,早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各国来看,为了保证公民的机会平等,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机构中的裙带关系以及官员为亲属开后门、建立官员回避制度,早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