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技术推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当下爱国主义表达新阵地。爱国粉丝基于社交网络形成了新的关系社群,与国家、民族等话题的勾连,使得爱国粉丝社群的社交实践在现实舆论战中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其成员组成及行为特征、思想特征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社交化趋向,社会实践形成了社群内部、社群与外部世界的集体协同。对爱国粉丝社群的群体演变、群体特征及其集体协同的研究对于当下网络舆论生态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浩 《青年探索》2022,(1):102-112
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思潮多元化,青年的自主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此情境之下,教育引导青年理解爱国主义内涵,认同爱国主义精神,并合理、自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帝吧"出征"事件、"饭圈女孩"为祖国庆生事件、许可馨事件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新媒体从信息、话语、关系等层面赋予了青年新的权力,使其能够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进行发声并采取行动.而藉由对这些权力的实践,青年爱国主义情感传播呈现出传播形式多样、群体性和互动性明显、娱乐化倾向严重等新特征,并可能对国家、社会和青年本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未来,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加强网络引导与监控,防止爱国主义情感变质;提升青年的媒介素养,疏解其不良情绪;同时积极与媒体、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媒体赋权下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合理传播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4.
如今被标注为"小粉红"群体的90、00后爱国主义青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民意表达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由于这一群体善用网络但对历史却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时代的背景下其政治参与往往具备行动模式的一致性、自主性以及话语风格的图像化、二元化特质,而这些特质又加速了传播形态的集群式发展,舆论走向由"内聚"向"外扩"再到"集群",呈现出一种闭环式的大社区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期,社交媒体成为社会公众表达和抒发爱国情感的主要渠道。鉴于互联网特性,网络爱国主义容易向偏激、暴力、狂热的非理性方向发展,对爱国主义构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理性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出发,探究理性爱国的正确表达方式,加强社交媒体对理性爱国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从青年学生爱国总体状况、青年学生理性爱国状况、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大方面设计问卷,在全国不同地域六座城市的14所高校、7所高中展开规模为6000份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讨论,并对典型性的问题进行了图表分析,深入分析了青年学生爱国状况和特点,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每个国家、每个公民来说,爱国主义永远是鲜明的时代主题。爱国,是一种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民族性格,一种人格道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1919年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激情的青年学生发起的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产...  相似文献   

9.
秦璐  王霞 《传承》2009,(20):72-73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爱国主义在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的影响,要实现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和爱国舆论健康传播,需要对网络爱国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秦璐  王霞 《传承》2009,(10)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爱国主义在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的影响,要实现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和爱国舆论健康传播,需要对网络爱国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青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主力军,爱国奉献应成为其主要的价值追求,这是由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与个人梦想实现、中国精神的培育、时代使命的完成等因素决定的。让爱国奉献成为新时代青年普遍的价值追求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青年群体主动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时时践行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改革创新青年工作,引领与服务青年践行爱国奉献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张宇 《人民论坛》2020,(28):126-127
从"帝吧出征"到"饭圈出征",青年网络迷群意志表达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组织性。其意志表达既有自我辩护、还原真相及群体身份认同等表征,也有爱国护国、政治参与等严肃主题。在组织层面,"饭圈出征"以广泛动员为基础,以组织关系构建为依托,以意见领袖为枢纽,展现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在多元化的网络语境下,应当警惕青年网络迷群对严肃议题的娱乐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群体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受到了革命年代斗争思维的深刻影响。相当部分青年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自觉地从建设的视阈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他们一方面认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另一方面又眼高手低,改变现状的自动力明显不足。这就凸显了与时俱进,将当代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系统化、理论化、时代化,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相契合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唐平 《前沿》2012,(6):28-30
伴随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爱国主义也实现了由传统的"天下观"向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观转变。这种转变是在时代潮流的主导下,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被动地完成其近代化。在此过程中,虽然伴有主动的探索,但长达80年的时间内,并没能把握住时代的主题,因而导致了这几十年时间里的一系列的失败。这些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找准爱国的路线,把握不了时代主题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过度连接引发社交倦怠、隐私泄露、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等社会问题的背景下,青年群体因为生活深度媒介化以及对数字职场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先行反思而成为网络失联的主要践行者,然而目前网络失联研究多遵循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管理研究以及数字文化范式,忽视了青年个体的情境化协商与边界游移工作,未能揭示作为一种过程的网络失联的复杂特征。因此,本研究聚焦青年群体的实践,探究青年网络失联者的动机、策略以及过程特征。研究发现,青年主要出于挽回时间、管理自我呈现以及控制公私边界的动机而失联。青年群体网络失联的过程具有情境化、协商式和仪式化三种缠绕性特征。深入剖析当前青年网民的网络失联行为,强调体现青年能动性的网络失联实践,对提升网民数字幸福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的心理过程分为爱国心、爱国情和爱国行。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并由低层向高层逐步升华。爱国主义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行为规范,明确不同行业的爱国主义要求,把爱国心和爱国情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的心理过程分为爱国心、爱国情和爱国行。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并由低层向高层逐步升华。爱国主义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行为规范,明确不同行业的爱国主义要求,把爱国心和爱国情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有关邓小平生平事迹的著作,已有许多版本,但专门论述邓小平爱国爱民事迹的著作还不多见。曹勇进同志所著的《爱国爱民的邓小平》(青少年时期)一书,是在这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的一种读物,值得关注。在该书中,编著者着重叙述和论证了青少年时期的邓小平,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朴素的爱国青年的;又是如何由一名朴素爱国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爱国者的。前一个成长条件,主要是受到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还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冲击。后一个成长条件,则主要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参加爱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邓小平之所以一生坚信…  相似文献   

19.
南京政治学院长期以来重视在青年学员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主要经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学员特点,确立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足点;发挥政治院校教学优势,把学员朴素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科学的理性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日常生活中陶冶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操;采取多种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表达的变化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在青年学生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反映.高校青年学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爱国行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在这30年中,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表达走过了一个从激进盲动、反思克制到理性参与的过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当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表达也日渐纷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