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关键要素的资本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主导网络类型文学生产的关键性要素。同时,网络文学工作者与资本方之间的矛盾,以及网络文学读者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生产机制之间的矛盾,也制约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只有在直面真实矛盾的基础之上,一种属于人民的网络文学才有可能从期待走向实现。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审美娱乐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创新功能.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种类,与20世纪兴起的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一样,具有迥异于传统文学样式、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品位.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其审美特性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文学通过对直接感觉欲望的表现,审美价值趋向娱乐化;通过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实现了审美取向的大众化;读者开始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文本内部.  相似文献   

3.
今天,网络文学是个各方力量活跃的文学场域。按照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在文学场内,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学力量进行着斗争。如今的网络文学内,政治(政府管理部门)、经济(集团资本)、草根(网民作者和读者)各方力量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亲密接触和博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4,(5)
<正>本著作以新媒体文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新媒体文学中网络文学和手机短信文学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以及网络文学语言和批评的基本特征。著作共分五章。第一章"新媒体文学概说"简要阐释了媒介发展与文学演变、新媒体与新媒体文学。第二章是本著作的重点,主要探讨网络文学的特征。第三章研究网络文学语言的变异。第四章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第五章研究手机短信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龙潜 《政策》2003,(3):64-64
谈起网络文学,不可避免要涉及网络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笔者所说的"形式",是指网络文学所依托存在的外在媒体、媒介。至于"内容",则是指网络文学借以表达作者思想与情感的素材和题材。"形式"与"内容"的无间融合,构成了广义上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形式就其外在媒介而言,经历了一个从"文字数字化"到"数字文字化"的发展历程;就内容而言,网络文学的发展则是从早期传统"移植"类的网络文学,到网络原创文学逐步形成,再到今日网络原创文学与传统"转换"类网络文学相并存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倘若绳之以传统文学精品的价值标准,网络文学十年流变涌现出的顶尖之作,仍难以企及精英文学那种崇高醇厚的艺术品格。网络文学一方面承载着大量"网络写手"与"网络游民"的文学之梦与成名想象,一方面又在全民写作的艺术光环下沦为这个时代文化衰败的样本。实际上,文学的媒介特性与媒介环境并不是影响文学品格的唯一条件,网络文学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更多地取决于网络文学主体,取决于写手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态度,当下一些口碑较好的网络小说在题材、历史与道义等向度上的文学求索,依稀透露的就是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8.
张才刚 《求索》2010,(8):195-197
网络文学,是以传统文学的"反叛者"出现的。在与传统文学的对比中寻找发生和存在的"证据",是网络文学研究最为常见的路径。正是这一思路,将当下的文学研究引入了"歧途",也引发了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存在"的争议。对网络文学的审视,应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史中进行,关注网络媒介参与文学生产的具体方式,而不是将其与传统文学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王丽华 《前沿》2012,(5):183-184
互联网的出现为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其包容性和实效性为文学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快餐文学。网络让文学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也带给文学以新的生命力,它颇具特色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和深入了解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也让更多的人敢于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条件下依然创作出不拘泥于常规形式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单一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文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正峻 《群众》2018,(17):53-54
今年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20周年。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野蛮生长到有序成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学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开放性、互动性的写作特征和庞大的阅读群体、写作群体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网络文学不仅带来了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改变了华语文学的整体发展格局,成为一个日渐受到各方面关注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并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网络文学逐步显示出商业价值,并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在调整中优化,向主流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存在的"三俗"问题,建立健全网络文学评价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蔡爱国 《求索》2012,(1):219-221
网络文学步入一个繁华的时代,但网络文学作者的主体性正面临被消解的危险。资本的介入,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类型化的写作,谕示着网络文学写作创新力的衰微;文学写作标准的降低,则是网络文学作者写作空间被挤压的重要证明。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文学大众化,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欢呼。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正从"另类"和"边缘"向文学主阵地挺进,在传统的文学广场上竖起一面新的旗帜.网络文学重整了当代文坛,它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加速了当下中国文学的转型.未来的网络文学,需要提升自身品质,让这一新媒体文学真正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富含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这主要包括: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版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健全"他律"与"自律"并存的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建立甄淘与遴选并存的激励机制,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素质提升和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4,(5)
<正>本专著以新媒体文学中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因网络文学相对其他新媒体的"新"和规模影响以及互动性,对传统文学提出挑战,也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本专著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而对网络文学又侧重研究了特质、语言和批评三方面。手机文学是伴随手机媒体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简洁、短小、快捷、精炼,贴近生活,沟通情感,受到人们追捧。本专著特设一章研究手机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有四个重要特性,即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作品本体形式和文学性,独特的互联网新媒介特性,新的社会文化特性,以及与人类生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步性。这四个重要特性,也决定了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即作品/文学层面、媒介与传播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人类生存(哲学)层面。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网络文学研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层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和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学有过自己的辉煌 ,然而随着文学边缘化态势的日渐加剧 ,湖南文学也露出疲软之态。当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剧本悄然出现 ,并猝不及防地在文坛上竖起自己界碑的时候 ,我们需要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利用电脑网络来培育 2 1世纪湖南文学的新的生长点呢 ?发展网络文学、抢占信息时代的文学制高点 ,是一个良好契机。构建高科技时代的文学生态理念文学的健康发展犹如自然界的万物滋长 ,也有一个生存基础、生态条件问题。电脑艺术、网络文学的出现 ,是与知识经济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环境相适应的 ,是这种时代环境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一无论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会产生多少争议,这个概念终于站稳了脚根。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否认网络文学的存在。尽管“网络文学”的完善定义有待于理论的进一步修补,但是,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许多人的目光正在越过这个事实向前延伸:网络为文学制造了哪些强有力的冲击?换言之,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传统文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哪些深刻的改变?蔡智恒、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这些网络作家的名字渐为人知,网易公司与文学网站“榕树下”的文学评奖均已落下帷幕。检阅过“榕树…  相似文献   

18.
李秋菊 《求索》2010,(12):212-214
尽管拥有"新媒体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新型态,但网络文学彰显着俗文学的基本品格。特殊的生长平台、媒介和主体,造就了网络文学锐利的精神特质,当它行进在"文学的野路子"上与后现代语境中文学非文学的种种因素邂逅时,其锐利品质作为最基本的内在动因促成一些文学观念发生蜕变,为中国文学催生出新型意义生产机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颠覆与重构中的网络文学范式--以文本建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焕辉  辛朝晖 《求索》2005,(8):150-152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文学范式的冲击与颠覆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文本的构建者主体地位、文本的“语言”媒介以及文本的自足存在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范式建构探讨,对网络文学文本范式提出了个人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研究的视角与热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研究的日渐自觉将网络文学的学理反思推向学术前沿。历经几年积累以及学院派的介入,我国的网络文学研究的视角与热点,更多地聚焦于网络文学的历史定位、文学变迁、艺术局限、未来走向和研究立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