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般来说,东亚朝贡体系主要是指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它是以宗主国的册封和藩属国的朝贡为基本前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贸易等方面交流的制度和秩序。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对清朝的朝贡行为及其贡道受到法国殖民侵略当局的有意阻挠,中越官方往来几至断绝。此时,轮船招商局及其越南航线遂成为中越之间使者往来的主要渠道;轮船招商局在越南海防、顺安等地设立的分局,则又成为清政府及时了解越南现地实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轮船招商局成为中法战争前夕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媒介与因子。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后期以来,越南史学界为了适应河内当局的政治路线的需要,通过搞历史调查、纪念历史人物、编写历史剧本等多种形式,大肆歪曲中越关系史;通过《历史研究》、《文史地》、《人民报》和《人民军队报》等报刊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攻击中国,恶化中越关系,破坏中越人民的传统友谊。越南史学界在中越关系史方面的谰言不胜枚举。1980年以来,我国一些史学工作者已对部分奇谈怪论进行了批驳。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越南史学界臆造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后期中越交恶以来,中越关系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也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国外和香港、台湾的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对中越之间的友好与战争,冲突的背景与具体表现,历史关系沿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美国学者尤金·K·劳森(Eugcne·K·Lawson)所著《中越冲突》(The Sino—Vietnamese Conflict)一书,就叙述了中越关系研究的若干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越关系新发展与经贸合作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双方恢复了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双边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进入21世纪,中越关系具备了新突破新发展的条件,已经从传统的睦邻友好的较低层面,提升到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6.
王国平 《东南亚》2010,(4):7-11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勿庸讳言,中越两国在保持友好合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中越关系,我们应该理性地予以对待,既要看到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也要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认真面对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解决问题,促进中越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振明 《东南亚》2001,(3):7-12
中越两国是有着悠久传统友好关系的社会主义邻邦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中越建交 5 0年来 ,两国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 ,两党、两国高层领导频繁互访 ,为两党、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 2月 ,江泽民总书记与黎可漂总书记在北京会晤 ,从战略高度和中越友好大局出发 ,共同确立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 16字指导方针 ,为中越关系在新世纪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2 0 0 0年 12月中越两国又签署了《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 ,对…  相似文献   

8.
在 10世纪末叶到中法战争结束以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中国与越南维持着册封与朝贡的宗藩关系。根据传统的东方封建法理 (主要是儒家思想 ) ,越南封建王朝的每一个新君即位都必须得到中国封建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才算合法。越南的封建统治者定期遣使前来中国进行朝贡 ,接受中国封建皇帝的各种赏赐。有时 ,中国也派出使臣前往越南进行册封、宣谕和凭吊等活动。这就是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型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进入近代以后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东侵 ,传统的东方国际关系面临严重的挑战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以后 ,国际关系史进入以西方…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边民交往不断增加,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数量也逐年上升,本文从越南女性嫁入中国的原因、越南新娘的生活现状及中越双方处理两国跨国婚姻的法律法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2010年1月18日是中越建交6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越南研究与中越关系专栏以纪念这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南明与安南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明初期,安南仍与南明政权保持了较好关系。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虽然南明仍有永历政权,安南各政权已开始建立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这段历史反映了古代中越关系史中,不是正统观念,而是政治实力才是双方建立朝贡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泰国最后一次入贡中国纪录书》是我们看到的泰方唯一的一份有关曼谷王朝遣使来华的泰文纪录。它记述的内容与中国清代官方记载基本相同,它从一个方面说明清代官方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越两国建筑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据历史记载,交趾人阮安参与了明初北京城的设计营建。而越南阮朝都城顺化则仿效明清北京城而建,顺化城中京城、皇城和紫禁城三重结构和中轴对称布局等一如北京城,甚至连建筑名称都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4.
暹罗曼谷王朝在鸦片问题上施行的是一种比较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历代国王都试图限制乃至消除国内的鸦片吸食习惯;另一方面,暹罗政府又力图从鸦片销售中汲取税收。这种政策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迄今为止毒品问题在泰国仍难以根除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越南是最迟实行但又是最晚废除科举制度的国家,其科举制度自107.5年始至1919年完全废止,共延续近9个世纪,越南是东亚各国中最后废除科举制度的国家。越南科举虽仿效中国而行,但极具本土特色。本文以越南阮朝科举制度为例,论述其与清代科举的异同及阮朝科举制度的本土特色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佐领是由因为侵入中国领土而被清朝政府靖边时俘获的俄罗斯俘虏和投诚者组成的,大约有100人,1668年设置半个佐领,1685年设置整佐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暹罗曼谷王朝时期的包税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华侨在包税制度的缘起、发展和走向衰弱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指出,华侨经济始终是暹罗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赵英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6-120
在清代,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多个民族(满、汉、蒙、朝等)三种经济文化(渔猎、游牧、农耕)并存且互动的格局。这一民族格局并非是静态,各个民族在保持自身传统的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碰撞、交融,大致经历了满化、汉化,最后形成了东北地区民族多元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李超 《东南亚纵横》2009,(11):123-127
清末,随着西学东渐,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开展起来,随着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从“器物”深入到“制度”,在社会的现实需要下,清末的法政翻译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海防时期到洋务运动,法政翻译缓慢起步,从维新变法到清末修律再到预备立宪,法政翻译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起步阶段到迅速发展阶段,法政翻译逐渐成为翻译活动的重点。法政书籍的翻译,对清末的变法修律,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