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依法治国”进程云南省检察官协会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它作为我党跨世纪的政治宣言,标志着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领导和执政方式有了重大的变革。依法治国崇尚法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通过法律程序载入了庄严的宪法。这表明了我国将以国家意志来推进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法治化,同时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因此,要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对象不放,“四五”普法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刻认识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刘凤娥 《政法学刊》2001,18(6):84-87
“法律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有利于向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迈进。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统一的国家法律职业人才资格考试和统一的法律职业实务制度,规范法律职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才之间的职业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4.
杨紫? 《中外法学》1998,(1):18-2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以“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要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加强法律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国陈世荣自去年初,江泽民主席在中共中央举办的1996年第一次法制讲座上发表重要谈话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被确认下来,并写进了经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与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何宝玺江泽民总书记讲:“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革工程。作为肩负着法律监督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之际,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t月27日下午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四点要求,其中一点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法律从制度层次上讲,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据统计:至1996年,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300多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个行政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了4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有法可依。但按照“依法治国”的标准加以衡量,应该说我们远未做到“有法必依”。①法律实施机制不力,既定的法律得不到有效的遵行。这种法的制定与实施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要选择。然而我们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研究和落实,不应再停留在对其重要意义的泛泛谈论上,而应从我国情况和法治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并找准制约和阻碍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揭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指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其中“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依靠,即依靠…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的实现,重在执行,关键在于监督。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为了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民主文明的法制国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下面就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架构与完善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廓清民法之法律性质,对于完善我国民事立法,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乃至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一究竟何为民法之法律性质,国内现有教...  相似文献   

12.
田文昌 《中国法律》2007,(5):39-39,104-105
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中国还是比较新鲜的。近些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我们国家发展的法治化方向,有关法治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开始为社会公众和专业群体重视,有关研院活动也相继展开,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新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由党的政策、决定和命令为主的执政方式将被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采纳的依照“法律”执政的方式所取代。明示的、具有稳定性和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规则将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主要方式,“法律”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死亡”: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功能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的核心功能是维护社会规范性期望的稳定,法律通过“深度不学习”的方式成功化 约了社会复杂性。而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认知性技术兴起之后,学习能力的急速提高将深刻改变传统 法律的特征,法律的计算化和社会科学转向是其典型表现。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合约、模拟仿真等技 术应用正在持续改变法律的功能形态,催生出“小法律”“实验法”等新型学习性法律。从法律不学习 到机器学习,将在法律空间、法律时间、财产形态、信用机制、法律自由、法律正义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层 效应。根本性的挑战在于法律功能独特性的丧失。法律不学习被机器学习取代,规范性期望被认知性 期望取代,法律被代码 / 算法取代,这也就是法律“死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1997年国务院的一个“决定”的法律评析●张世荣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重申了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同时又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原则。这对全国人民是一极大的鼓舞,同时对我们法律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  相似文献   

16.
贺志姣  范彦芳 《河北法学》2002,20(Z1):197-19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法律文化建设面临新情况、新任务,也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着重对当前法律文化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予以探讨,以期有利于法律文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试论立法听证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及其法律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听证制度最早产生的法理基础是英国普通法确认的“自然公正”原则 ,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德国的行政法治原则也相应为其确立听证制度奠定了法律根据。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宪法确认的民主原则为我国确立听证制度提供法律根据。立法听证制度有为立法机关收集信息 ,实现直接民主体现民意、促进良法、协调利益关系 ;进行立法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提倡“礼乐刑政”,综合为治;追求法律统治的和谐性与整体性;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抽象出适用刑事法律的共同规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律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探讨,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工过程,使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为当前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所用,为现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跨世纪宏伟战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这一方针是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因此,面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以及以权压法、以言代法、贪赃枉法等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严重影响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状况,充分发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拟就强化法律监督问题略述已见。一、…  相似文献   

20.
高斌 《政府法制》2009,(5):30-31
法治,常被人们称为“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是一种理想的政治法律制度模式。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被认为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起点。但是,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则指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十五大,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