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引发了全社会强烈的共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状还比较严重。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大力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把握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宗旨,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国家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践性等特点.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是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政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同时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也承担着塑造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大使命。本课题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视角出发,以课程教学中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为研究对象,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善从四个维度提出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6.
价值认同根源于人的需要的现实满足与层次提升,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是衡量其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来源,从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展现解读认同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区分"需要"和"想要",明晰人的需要的社会主义归旨,从而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认可、少践行现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警察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还要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准警察,因而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一般德性教育,还要凸现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在教材的使用方面,要创造性地设计符合警察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授课体系和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度考核方式,最终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内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终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就必须率先进行"底层价值观"或"基础价值观"教育即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以奠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文化基础。耻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耻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和联系性,对大学生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传承中华耻感文化教育重在探索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素莲 《工会论坛》2013,(5):145-146
职业核心能力是劳动者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应注重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解构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以及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向度,进而从促进思政课文本转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搭建高校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实施差异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教学,塑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遵循,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将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首先对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在一起,而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课程,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的教材框架体系。教材改革必须与教育方法的改革相统一,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的精神,确保该门课程的实效性。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21世纪提出的新要求,更具恒常性和启发性;学生学习活动也更具主体性、实践性,对于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公安院校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形式进行了粗浅的探究,以凸显公安院校课程体系的特色,提高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增强课程体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高职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必须将高职理念贯穿和融入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之中,着力培育并凸现课程的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最近宣传部、教育部对"两课"课程作了重新调整,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一门课,简称"基础"课.为了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基础"课新的案例教学体系便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考核评估方式单一化、职业道德的培养缺乏针时性等问题,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克服这些不足,而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正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了有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必须做好加强诊所教师培训等八个方面工作,才能真正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根据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要求而设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让学生以“情感-体验-导行”的方式学习道德,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支撑;为促进课程自身体系的完善给于引导;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我们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使之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