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在综观东西洋“封建”观念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的学问视角,对中国传统“封建”概念近百年演化历程的清理和总结,拨开了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然其对误用“封建主义”本义的秦至清的中国社会进行的重新命名,建议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名之,试图从各主要方面(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特点、政治制度特征)来概括这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他对历史思考的周密,但这样概括出来的名称所显示的弱点是过于繁复。秦至清的中国社会似可名之为“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2.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3.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4.
封建科举制自它产生到其灭亡,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封建社会在古代中国的生命力如此之顽强,科举制是促使其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种“养料”。科举制既是维护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维护封建皇权的基石和利器,也是封建儒学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和奴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温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刑不上大夫”的礼教思想是“官当”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条件。“官当”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归于消灭,但其对现代社会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数领导干部怀有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就是“官当”制度的遗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权思想的土壤,对建设现代法治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世民论“国、君、民”安立志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一段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政治观大有干系。在封建社会里,国、君、民,是最基本的政治架构,三者关系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最近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中美社会学研讨会上,中美学者研讨了与社会现代化相关的五个问题: 一是科技革命与社会现代化。有的学者认为,近代科技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近代科技革命,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重“义理”而轻“方技”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传统,引起了封建教育制度的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石性原则。中国封建社会既无规范意义上和制度层面的罪刑法定 ,也无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罪刑法定。中国封建社会里 ,类推比附制度的存在 ,封建法律体系阶次性、明确性 ,民间法的存在 ,君立的绝对立法权 ,礼刑互用 ,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绞合在一起 ,是中国封建社会设有形成规范层面和缺席层面罪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刑事和司法上的主客体思维 ,围绕儒家“礼治”来制刑、量刑和用刑 ,封建统治者在法价值上重秩序、轻权利 ,罪刑关系上的功利主义和刑法工具立义 ,对实质正义的过分追求和迷恋 ,公法文化的强盛和私法文化的贫弱 ,社会本位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封建司法官吏在规则内无自由裁量权和规则外无限自由裁量权的“角色冲突”,刑法主观指向无限性与文本客观涵盖的有限性的矛盾与不谐辱因素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没能形成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9.
史源 《政策瞭望》2007,(5):56-5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  相似文献   

10.
<正> 刘耀同志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若开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对近代中国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新看法,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两个意义:一是中国由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一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前者是国家地位的变化,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后者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也归结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或者归结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相结合,那就会曲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实际情况”.①对于这些新颖观点,我  相似文献   

11.
<正>NE.TIGER Premieres New Hua Fu at2012 Spring and Summer China Fashion Week O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25, China’s leading luxury fashion brand NE.TIGER debuted its 2012 Hua Fu (Chinese national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对蒙古族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蒙古族后,清朝统治者从蒙古社会具体的生活习惯和法律传统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对于蒙古地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辖,还是对蒙古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对少数民族立法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王定勇 《青年论坛》2011,(3):123-127
金代寿词的发展演进经历了"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三个阶段。金代寿词意象独特,意境开阔,摆脱了寿词以功名、富贵、长生祝祷的套路,跳出了谀辞谄语的窠臼,迥异于同时的南宋寿词。其原因与北方的苏学流衍、贱老之俗、全真教传播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元明和清前中期是广西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又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广西民族关系比较尖锐和复杂.这种民族关系的尖锐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广西被统治少数民族与统治民族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统治民族内部之间即土司土官内部及其与流官之间.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8,(1)
史实表明,唐代以前海南主流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含有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青铜文化、纺织文化、教育文化、礼仪文化等,而且几乎属于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从隋代起,随着中原王朝对本岛统治的不断加强,中原文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6.
明代至清初黔西地区彝族习俗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至清初,黔西地区的居民以彝族为主,其上层又是朝廷在黔西地区的代言人,代表朝廷时黔西地区的各民族进行统治,彝族土官也就成了当地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拥有控制和管辖其统治区内各族人民的特权.因此在多民族杂居框架下及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作为主体民族的彝族在婚姻、丧葬、节日、着装等习俗方面对当地其他民族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OVER 700 years ago the Mongolian cavalry crossed the Yangtze River from the northern grasslands and invaded southern China. In 1279, the conquerors marched 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and cornered the fleeing Southern Song emperor and his ministers. On being confronted by certain capture and death, minister Lu Xiufu, with  相似文献   

18.
WhenaskedaboutthehistoryofDynastyWine,GaoXiaode,generalmanageroftheSino-FrenchDynastyWine,recollects,"Intheverybeginning,wewerejustanunknownwinerysubordinatetotheTianjinAgricultureBureau."Today,Dynastywineisknownthroughouttheworld,andthecorporationranksamongthemostfamouswinecompaniesintheworld.Thetransitiontofamehappenedin1980whenDynastybeganworkingwiththeFrenchRemyMartinGroup.RemyMartin,thefirstinternationalwinerytocometoChina,wasatfirstworriedaboutChinesepoliciesandmarkets.But,moved…  相似文献   

19.
IT is A.D. 633 in Chang'an, capital of the Tang Dynasty. Brandishing their halberds, armored generals and their troops practice changes in battle formation, but in the ritualistic, graceful style of martial arts, and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military refrain. This is not real war, but a dance depicting a past battle - an emperor's historical retrosp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