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应该从李大钊算起。大学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阵地。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使北京大学这所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学子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极端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顽强的理论勇气和战斗品质,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志青年宣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叶琼瑶 《党史天地》2007,(12):35-38
同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陈独秀与李大钊走过的革命道路和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李大钊被害后,陈独秀曾自称“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但是,毋庸置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充当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推手,以至于出现“南陈北李”之说。  相似文献   

5.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6.
<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变革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社会理想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什么是旧社会、什么是新社会、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变革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概念内核上,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认知经历了从碎片化认知、到以“人”为概念核心、再到以“社会”维度为概念核心的转变;在概念范畴上,经历了从表象化认知社会现象、到聚焦社会价值与社会建设、再到着眼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的转向。总体而言,“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形塑过程发轫于早期共产主义者对民生疾苦的本真同情,受到社会改造思潮宏大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最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得以完成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说早在十月革命前很久就逐渐地进入了中国,是一些非共产主义者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等人的功绩。由于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远远地走在中国人的前面,因此中国的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是以日语为中介进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述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为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指明了方向。从哲学高度理解,“三个代表”思想既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又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是这一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9.
魏野畴是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活动家,他为中共在西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在李大钊的指导帮助及同辈友朋的相互影响下,魏野畴积极学习、接受、认同、选择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以魏野畴的著述为中心,考察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群众观等理论的体认过程,可以反映出他由一名青年知识分子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和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谱系图。探析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体认过程,有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与创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鉴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形势日渐低落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形成和提出了“东方国家决定论”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最伟大发展。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革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决定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战略时,往往仅限于论及西欧、北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如他们说的:共产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吴家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等课程;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今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李汉俊牺牲80周年纪念。李汉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人物,曾被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誉为中共党内“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如果说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历来有“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之说,那么说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中,由于李汉俊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合作,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毫不过分的。李汉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人物。他首先投身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他首先全面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开启了中国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他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来指导中国实践。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大钊是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一、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的第一人80年前,他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展开积极活动。当时,一方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仁人志士为挽救祖国危亡进行的斗争,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先后遭到失败,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已经在实践中宣告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决定论把唯物史观庸俗化为经济唯物主义,企图用经济因素的自发作用解释曲折复杂的人类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社会形态,这种曲解唯物史观的认知模式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为澄清理论、解疑释惑,恩格斯以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慧提出了历史合力论,阐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能否正确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思想和社会发展理论,考量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深入领悟和审视历史合力论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人道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经历了从“勿抗恶”的人道主义到革命的人道主义、从“群众意志”的人道主义到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从“人心改造”的人道主义到“物心两面改造”的人道主义的认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吸收了托尔斯泰反抗专制的革命精神、强调“群众意志”的民本思想;舍弃了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的社会改造理念、主张人心“悔改”的唯心史观;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从而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向。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是“经济决定”还是“人的解放” ,这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 ,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留日、留法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两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而言,留日群体重视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留法群体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就唯物史观来说,留日群体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论”,留法群体强调唯物史观的阶级性,重视要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和观察社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言,留日群体侧重对资本主义的学理性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法群体则侧重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特征的认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日、留法群体特别注重在实际的运动中和社会组织中发挥表率作用,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陈桥 《世纪桥》2012,(23):19-20
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是认识、接受马克思主义,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主义,都可以说,李大钊是先知先觉者、是第一人,无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晚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尤其是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阐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辩证运动及其过程的研究,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