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主义制度认同是制度自信的前提和重要内容,这一认同内在地包含制度理念认同、制度优势认同、制度发展认同三重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彰显着制度的人民性,奠定了制度认同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制度绩效,彰显着制度的科学性,构成了制度认同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彰显着制度发展的坚定性,为制度认同提供持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推动制度现代化,在发展中推动这一制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的制度理念认同、优势认同和发展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标准。上述标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需要遵循制度人民性实现的要求,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并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与价值特性。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即从人的需要、主体性、全面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前提与基础,并从制度设计、运行、完善等方面,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人本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与其他制度区别开来的制度。这些制度具有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丢掉或丧失这些制度,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指那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上,上接国家治理体系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之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正确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实现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的“制度自信”就包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7.
王瑜 《求实》2013,(1):75-7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坐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首先要明确其原则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智慧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考量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借鉴对象是他国的制度样板。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0年奋斗取得的三大成就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等一系列制度的集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集中体现为“五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9.
制度自信与公平正义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公平正义视阈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在价值取向上认识到人民性要求,在纵向历史上认识到公平正义贯彻制度体系建构的始终,在具体现实上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与此同时,要在理论向度、实践向度和人民向度上不断深化发展,以公平正义引领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保障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齐卫平 《红旗文稿》2012,(16):14-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和优势,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着重大意义。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制度现代化,集中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突出解决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逻辑可以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交叉考察。从纵向维度看,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源头。从横向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八大逻辑合力推动的结果:社会形态、意识形态、领导核心、人民民主的制度本质、经济基础、制度的价值诉求、现代化与全球化影响。正是纵横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制度构建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制度优势,坚定了制度自信;在治理实践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提升了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对人民负责、对世界尽责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孙桂珍 《世纪桥》2014,(5):43-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为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而做出的制度选择。在这一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这一制度还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1]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我国现代法治与古代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的区别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实践中创造的伟大奇迹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满足人民需要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围绕人民性展开,始终把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置于首要位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并运用好法治中国建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7.
柴尚金 《前线》2022,(1):4-7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要义,表现为一系列制度安排,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晶。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西方之乱的制度困境相比,优势明显,日益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国际意识形态博弈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8.
田心铭 《前线》2021,(3):13-16
习近平总书记得出两个“无比强大”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两个“无比强大”是内在统一的。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群众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当代显现出无比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保证,是两个“无比强大”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支部园地     
「党员应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之间关系是什么?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艰辛磨练和实践反复检验,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