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甘肃棘豆草粉饲喂经苦马豆素(SW)-BSA免疫接种的山羊,检测分析了山羊血清中与中毒相关的酶的活性,以探讨SW-BSA免疫接种对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山羊接种SW-BSA,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按干重拌料饲喂10 g/(kg.d)甘肃棘豆草粉,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尿素氮(BUN)和α-甘露糖苷酶(AMA)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山羊较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LDH活性升高延缓28 d,AKP活性升高延缓14 d,AMA活性降低延缓21 d,BUN活性升高延缓14 d,GOT活性升高延缓28 d。这些酶活性延缓变化,说明SW-BSA免疫动物后,在甘肃棘豆攻毒后的30 d内,能够有效地延缓SW对山羊肝、心和肾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1980年美国的T.B.Crawford等人首先鉴定并报告山羊关节炎脑炎(CAE)的发病与病毒有关系,继而和D.S.Adam又报告CAE病毒和Maedi/Visna(MV)病毒相关,并分类为同属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Lentiviruses),形态被此不易区别。英国的M.Dawson等,1983年也报告从不列颠的一只在临床上和尸解与组组病理上证明是山羊关节炎脑炎的山羊,分离出形态和绵羊慢病毒Maedi/Visna相同的病毒。但经有限的血清学调查证实:在某些山羊群中确实存在CAE病毒,严重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 (一)临床症状 Crawford,Adams,Cork及Woodard等(1980~1982)相继叙述CAE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选用健康伊沙褐雏鸡250只,分为对照组、汞中毒组、3个水平的硒保护组,研究汞对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硒与汞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汞可使血清中AST、ALT、ALP活性显著升高(P<0.01),使肝组织中GSH-Px活性降低(P<0.01),引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致使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有时间-效应关系;硒可使血清中AST、ALT、ALP活性显著降低(P<0.01),使肝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阻止肝组织脂质过氧化,致使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说明汞中毒损伤肝功能;硒对汞致肝功能的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工业氟污染区家畜慢性氟中毒发病率高,损失大。探索家畜氟病的防治措施,乃是氟污染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课题。1980年我们在自然放牧发病和人工投氟致病实验中发现,5只中毒山羊倒场到氟安全区放牧5个月后,骨氟有明显下降,初步看出倒场放牧对防治家畜氟病有一定效果。但是,骨氟下降幅度随季节波动。为了寻找倒场放牧的最佳季节,在1981年7月到1982年8月,进行了氟中毒山羊倒场放牧后,骨氟、尿氟、粪氟与牧草氟相关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布氏杆菌病猪型Ⅱ号冻干菌苗问世以后,国内很多单位即用来免疫山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至今尚未了解服苗后与自然感染布病山羊之间免疫活性细胞的差别。 为了探讨服苗后与自然感染的山羊T淋巴细胞值,1980年5月份我们曾在海拔4500~5000米的达吉岭区和桑桑区用酯酶标记(ANAE)试验检测口服布病菌苗的山羊45例,自然感染布氏菌病山羊10例,健康山羊30例。  相似文献   

7.
经一年的实验观察,服硒丸及注射氢氧化铝亚硒酸钡,从血硒水平及临床上未见中毒的血硒峰值与中毒症状;硒丸服后30天,血硒开始升高,注射氢氧化铝亚硒酸钡24小时后,血硒升高;使用不同类型的硒制剂,牛体血硒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呈直线强正相关(r=0.73,p<0.O1),但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相关性有一定差异;牛体对不同形式不同剂量的补硒,血硒升高快慢不一,但血硒处于维持期时,血硒含量则比较接近,但GSH-P_x活力单位一般相差1~4个单位;不同类型的硒丸制剂,在牛体内其磨损量不相同,据估测硒丸 硒丸有效硒在牛体可以维持10年以上,硒丸 软钢螺丝,有效硒在牛体内可维持5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近年对人和鼠类的研究较多,对山羊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玻片分离单层细胞法,根据不同种属动物血液生理生化的特点,作了一些改进,并对24只山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行检测和观察。 (一)材料 1.实验动物;本地山羊24只,其中2月龄4只,4月龄1只,1岁5只,2岁以上14只。 2.供试菌:白色葡萄球菌液、白色念珠菌液。 3.试剂:包括肝素生理盐水溶液(2mg/ml),灭菌生理盐水,姬姆萨染液。 (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 阿拉善盟嘉尔格勒赛汗苏木查干鄂木嘎查与宁夏交界处的一户姓王牧民,1989年共有417只羊,其中绵羊189只,山羊228只。从当年4月24日开始,该群羊突然死亡,先为山羊,后为绵羊。因当时误诊为毒草中毒,建议畜主离开原草场放牧。到5月19日转移牧场时已死山羊和绵羊78只,但羊群转移到新牧场后没有停止死亡,最多的一天死亡17只,至11月份回原住地时共死亡山羊和绵羊267只,全群绵羊只剩1只。回来后畜主新盖了羊圈,1990年从他人处换回22只山羊,买  相似文献   

11.
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 Athritis Encephalitis)以下简称为CAE是80年代初新发现确定的一种山羊慢性传染病,从病毒学上讲是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病毒为单链RNA。据国外文献介绍欧、美、亚、澳洲的十几个国家均有本病流行和发生。德国、瑞士、日本也有相似的疾病报道。1980年Rawford等分离出病毒后才正式确定为山羊关节炎脑炎综合征。由于对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防治办法,所以给奶山羊的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奉农业部(1987)农(牧检)第389号文指示,我们对从英国进口羊及其后代进行CAE普查和病毒分离,1988年2月首次从血清学上确诊陕西某农场1982年从英国进口的萨能奶山羊中有CAE存在,随后将CAE病毒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病毒株暂命名为“SH-1毒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将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4×10^8CFU/mL)人工诱发山羊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观察接种前、后各组山羊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全血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同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第1、3、5天对胸部进行CT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差异,观察山羊肺部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对照组CT影像接种前后未见异常;试验组影像多见两侧肺叶中下部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结节状的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肺纹理紊乱且模糊,支气管壁增粗,支气管扩张,呈"树芽征"及"轨道征"。结果表明,经气管内接种巴氏杆菌能够成功诱发支气管肺炎,CT影像与山羊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有利于鉴别,应成为其较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羊关节脑炎(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omyelitis,CAE)是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病理上呈综合征表现。在病原未确定前有过不同的名称,如仔山羊传染性白细胞脑脊髓炎、地方性山羊慢性关节炎等。1980年至1982年克劳福德、契威斯和苏珊等教授先后研究证明:引起此病的病原与绵羊威斯那(Visna)、进行性肺炎(OPP)不同,是一种反录病毒,称为山羊关节脑炎病毒(CAEV)。为了提高对此新病的认识,探讨检疫诊断方法,提供防制依据,笔者特地用自然病例和实验感染(剖腹产的SPF)动物从临床病理、免疫扩散及免疫荧光角度做了研究。其结果,2~4月龄仔山羊呈慢性脱髓鞘白细胞脑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春季以来 ,赤峰市北部地区先后发生几起山羊疾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死亡快 ,治疗效果不佳。经对其中一山羊群进行现场检查及综合分析 ,诊断为山羊食野生杏树叶中毒。1 发病情况赤峰市聂某饲养绒山羊 16 0只 ,其中成年山羊10 0余只。该群山羊以放牧为主 ,间或饲喂干草、秸秆等农作物 ,并补以玉米、豆饼等精料及添加剂。2 0 0 1年 5月 10日该群山羊放牧回来后不久 ,即发现有 8只成年山羊突然死亡 ,同时有 15 %左右的成年山羊表现临床症状 ,临诊中又有 2只死亡。2 临床症状病羊初期站立不稳 ,呻吟不安 ,流涎 ,腹痛 ,瘤胃臌气 ,时起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仔猪白肌病广泛发生,东北地区较为严重。1979年我们在微量元素病普查中发现该地区猪肝含硒量普遍偏低,北安县屠宰猪肝含硒量仅为0.11±0.026ppm(干重)。1980年我们在德都县的几个农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观察了仔猪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心电图描记、血液学检查和硒含量的分析。并对病猪的肝脏和骨骼肌进行了初步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反刍动物肝特异性酶对肝脏损害的诊断效果,我们采用四氯化碳制作肝损害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山羊实验性肝损害时血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观察。 (一)试验材料 选择健康青年山羊11只(公羊6只、母羊5只),体重为14~17kg。其中9只为试验组,2只为对照组。试验组以每公斤体重0.6ml的四氯化碳和等量的液体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隐性带毒情况,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的种系来源。采用巢式逆转录酶PCR结合荧光定量PCR(FQ-nRT-PCR)技术对重庆市60只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及脑组织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国外BDV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山羊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8.3%(5/60),脑组织检测阳性率为10%(6/60)。该 BDV P24片段核苷酸序列与马源BDV H1766株同源性最高,达96.51%,与标准株Strain V和 He/80同源性为95.35%,并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相同。表明,重庆市山羊中存在动物源性博尔纳病隐性带毒。该BDV P24核苷酸序列与Strain V和He/80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左旋咪唑(Levamisole)是胃肠道蠕虫和肺丝虫有效的广谱驱虫药,具有激发免疫力、增强抗感染的作用(Renoux,1971),广泛应用于驱除动物和人的多种线虫感染和丝虫病。我国于1973年试制此药成功,1975年新疆畜牧局以口服给药用于绵羊,1977年宁夏农科所以饮水给药用于山羊,孔繁瑶等(1980)用注射给药驱除山羊胃肠道线虫,均报道对羊胃肠道线虫有很高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用皮肤给药预防牛肺丝虫和钩虫感染,取得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富硒乳酸菌对食源性草酸过多犬尿石症的预防作用,将本地犬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草酸组、0.5%草酸+有机硒组、0.5%草酸+乳酸菌组、0.5%草酸+富硒乳酸菌组,每组犬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相应成分,在试验第15天和30天时,采集动物血样和尿样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和血硒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富硒乳酸菌可显著增强草酸的分解,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达到预防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90 只100 日龄依沙褐公鸡为试验动物,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镉及硒镉,复制了鸡的亚慢性镉中毒及硒拮抗模型,通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镉对动物肝的毒性作用机理及硒对其毒性作用的拮抗效应。结果显示,亚慢性镉中毒可引起鸡肝组织细胞凋亡,加硒后可有效减少肝细胞凋亡数量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